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芷珊)北環綫項目下的東鐵綫古洞站,是全港首個、港鐵第一個在營運中的鐵路隧道正上方興建的車站,落成後將是港鐵網絡中第100個車站。港鐵表示,古洞站現已完成車站地面層板土木工程,月台層改造工程亦正在進行。

港鐵項目執行主管-北環綫(第一期)羅廸高表示,港鐵興建古洞站面臨兩大挑戰,除了需在有限的工地範圍內施工,也要在營運中的東鐵綫行車隧道展開工程。由於工程進度緊迫,港鐵採用可供製造和裝配的設計(DfMA)技術超前規劃及設計應對挑戰,包括在規劃及設計階段仔細識別條件合適的工序及組件,透過「先裝後嵌」概念,車站結構組件先在工場預製,再把完成的預製組件運送到工地精密準確地裝嵌。羅廸高指出,使用DfMA共有3大好處,包括提升工程質效、提高更安全的施工環境,以及減少碳足跡。

另外,港鐵也會進行月台層改造工程,透過創新思維解決工地限制。羅廸高說,車站土木工程的第一步是建造月台結構,亦是難度最高的一步。在興建落馬洲支線時同步建造的箱形隧道結構,當年內部共有超過90條,每條柱大約3噸重柱躉,協助穩定這個深入地底約20米深的隧道結構,以及抵銷地下水浮力。因此港鐵建造月台時,團隊先要拆除其中19條,共重約60噸的柱躉,每條柱躉需分3段切割及移除,以騰出空間興建月台。
羅廸高又稱,港鐵亦使用全自動板下排水系統,妥善管理車站隧道結構下方的地下水壓力,並配備壓力傳感器、流量計和中央控制器控制電動閥門,能夠檢測到最微小的水壓變化,自動調節系統以維持穩定性,同時配備閉路電視實時監控系統,一旦水位異常會發出警報。
至於自動監察系統,港鐵在古洞站隧道段內設有超過200個高靈敏度監控儀器,實時監測隧道結構狀況,精確度達至微米級別。儀器亦連接至實時網絡系統,提供持續更新和自動警報,項目團隊能夠立即應對任何潛在風險,確保所有隧道和軌道移動保持在嚴格的5毫米設計限制內,保持行車穩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