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
文公子嗜好廣東飲茶,幾乎每日都會到公司附近酒樓品茗進膳。如果外出見客,就會去到何處飲到何處,所以也試了港九新界各區不少酒樓。
記得小時候,父母親大人每朝都會到鄰近的街坊酒樓飲早茶,因此也培養了文公子到酒樓品茗食點心的習慣。當時是人手叫賣點心,售點員會斜背住附有孭帶、盛滿點心的盤子,邊巡行整個樓面邊叫賣點心。一聽到喜愛的點心,大家就會圍住售點員取點心,先到先得。也真有人會守在廚房門口,一有熱門的點心捧出來,就會一擁而上搶取,勝利者就會滿足地捧住熱騰騰的點心籠回座,氣氛好不熱鬧。後來點心車出現,一車可以盛載多達七八種點心,搶點心的熱烈氣氛依然。至於高級一點的酒樓,就推出了在點心紙上劃選點心,然後專人送到的服務,大家再不用失儀地搶心儀的點心了。時至今日,點心紙已成為主流,只剩下幾間老牌一點的酒樓,仍然維持點心車售點,一直深受不少懷舊食客熱捧。
以往酒樓都會在凌晨時分開始,由點心師傅製作各式點心,但自從大集團實行中央廚房,點心也有預製菜以後,不少酒樓就不再供應即場製作的點心,品種和味道往往千篇一律。而有些傳統點心,由於並非主流,在大規模生產的成本效益計算下,漸行漸遠漸無聲,開始在點心紙上消失。
有社交媒體網友建立了點心關注群組,討論消失中的酒樓點心,也分享對已漸漸罕見的點心的懷念,有些是品種、有些是製法,例如一定位名貴點心的灌湯餃,傳統製法是餃包湯,在一個大餃子內裹住上湯與餡料,絕對是手工菜;而現在市面一般出現的,卻是浸湯餃,同樣是一個較大的餃子,但卻只是泡在湯中載浮載沉,也經常特價供應。另一款受害於成本考慮的貴價點心是雞扎,以往有淮山片或腐皮包裹的,一般都陣容鼎盛,有雞件、雞扎魚肚、豬肚、冬菇等。如果不落冬菇的話,會由珍珠筍替代,豬肚也有酒樓轉用洋腿條。不知何時,下價的食材芋頭,悄悄地取代了名貴的豬肚,成為主流,但售價卻沒有回落,可說是最佔消費者便宜的點心。
至於品種而言,可能真是基於童年回憶,不少網友懷念的點心,竟然是附送一把可開合紙傘的七彩啫喱,有得吃還可以玩。此外,俗稱「菲林」的芝麻卷、蓮蓉西米焗布甸、貌似「沙翁」的冰花蛋球等,都在懷念之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