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皜紘

家辦既要重量,亦要重質,同樣地,作為一個專業及稱職的家辦資產管理者,既要「守成」又要「開拓」,必須時刻以前瞻角度去評估當下的金融發展大局。就如上次所講,過去幾年有部分人唱淡香港,指本港陷入「國際金融遺址」困局,新加坡很快迎頭趕上。
然而,事實卻是本港金融暢旺,不論是家辦或來港上市新股數目,就連恒生指數今年也是節節向上,近日更在中央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大力推動下,整個香港都積極發展及推廣穩定幣,這個新元素未來將會吸引更多境外和內地超高值人士來港投資。無論如何,這個金融變革將會是本港金融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亦是任何一位家辦從業人士不應忽略的時代步伐。
我之所以看重穩定幣,絕不是認為穩定幣可以炒賣,而是它對香港金融生態及地位的影響非常深遠。首先,穩定幣是7×24小時跨境即時結算,大幅縮短傳統支持清算周期,促進資金快速流動,而且透過區塊鏈技術,降低交易成交,促進支付速度,把廣義貨幣供應(M2)提高,不單對金融業,對整體GDP都絕對有利。
可以想像得到,穩定幣納入傳統金融機構的產業鏈後,很多關連優化投資產品就可以應運而生,投資方式會變得更多元化。再深入一點,如果底層投資跟RWA聯動,未來想像空間更廣闊,讓家辦不論從投資者或融資者的角度,都有更多渠道。RWA本身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暫時不談。
另外,穩定幣有很好條件成為新一代儲備貨幣。參考今年美股大牛股Circle招股書,USDC儲備資產中至少99.5%會投資於現金及美國國債,USDC變相成為一個儲蓄池吸收國債。換個角度看,穩定幣大有機會是成為國債或者企業債的潛在買家,一旦放到香港廣泛應用的話,港元資產的吸引力將會大幅提升。
事實上,在香港立法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時,有立法會議員便提出,除了港元及美元外,離岸人民幣在內的資產都應該是可探討及考慮的範圍,後者正好配合國家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戰略,讓香港緊貼國家發展的大機遇。
最後我也相當看好穩定幣參與跨境結算的潛力,現時傳統銀行體系清算系統以及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手續費及時間成本都不低。實際上,國家早前推出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進一步提高人民幣的跨境支付及結算效率,減少依賴以美元主導的SWIFT,亦是對症下藥。不過,用於CIPS的數字人民幣仍然屬於中心化的數字法幣,基於私有或聯盟鏈的技術,而非公鏈,至於穩定幣則是以公鏈方式,達到去中心化的效果,兩種模式都是對傳統支付的革新,雙軌並行。
若果穩定幣透過區塊鏈逐步替代跨境清算系統,日後家辦投資者就能以更低成本投入國際市場的資產 (包括房地產這類實物資產),甚至能激活各市場的房產流動性。
金管局今次帶頭於穩定幣市場踏出一步,絕對是為港爭光之舉,值得支持!我深信在祖國支持大灣區金融發展、香港各界上下一心下,穩定幣的發展將令香港金融及家辦業更上一層樓﹗
(作者為香港大學家族財富管理研究生客席教授、港大中國商學院課程導師、天恒家族辦公室合夥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