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溟 經濟學博士、經濟學家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經濟數據,內地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增速雖然低於首季的5.4%,但高於市場預期的5.1%,而環比增速亦達1.1%。上半年GDP同比增速為5.3%,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8.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2%,成為推動GDP增長的主引擎。這是在國際形勢急劇變化、外部壓力明顯加大的情況下迎難而上取得的成績,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打下良好基礎。

需求偏弱局面仍較明顯

從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來看,上半年扣除價格因素後的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5.4%)快於GDP增速(5.3%)和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速(5.3%),且農村居民收入實際增速更快(6.2%),說明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的良性循環不斷鞏固,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收入獲得多渠道增長動能。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速(5.7%)和人均轉移淨收入同比增速(5.6%)快於整體增速,則反映出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完善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的各項政策不斷發力顯效。

但是,目前產需分化加大、需求偏弱的局面仍較為明顯。筆者認為,內地GDP採用生產法進行核算,季末會產生一定的生產衝量訴求,出口關稅下調後企業加速出口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生產,但這些因素均不可持續,且統計數據僅聚焦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未來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盈利能力和投資意願值得關注。

雖然今年內地預算內財政赤字總額、新增專項債和特別國債分別高達5.66萬億元、4.4萬億元和1.8萬億元人民幣,但是剔除化債資金以及保障房收儲、土地收儲等用途後,剩餘用於實際項目建設的資金規模相當有限,且城投平台這一推進項目的重要主體仍然承壓。預計三季度地方債發行和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使用均將提速加力,以保持年內基建投資增速總體平穩。

經濟運行的基礎還需加固

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大幅回調,背後原因主要是部分「以舊換新」政策暫停,疊加節日效應消退導致居民出行相關消費放緩和電商促銷提前的影響。

總的來看,上半年內地經濟在外需和財政前置發力的拉動下,獲得了比預期中更強的動能,但相應地也影響了下半年相關宏觀指標表現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正如國家統計局局長盛來運所言,「外部環境仍然複雜多變,內部結構性矛盾還沒有根本緩解,經濟運行的基礎還需要加固」。

下半年GDP同比增速有望達4.7%

展望下半年,預計各項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措施還會陸續推出,財政及時加力推出增量儲備政策、央行推進降息降準和結構性貨幣政策、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落實反內卷政策等方面舉措均值得憧憬,圍繞「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持續發力,以充分調動和培育內需,拉動消費和投資增速,進一步增強經濟增長內生性動能,有效對沖外需波動帶來的影響。

7月底可能召開的重要會議,預計將提供更多觀察政策基調、動向、力度與節奏的信息。在政策支持下,筆者預計,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保持在4.8%和4.6%左右,在上半年經濟增速較快的基礎上,使下半年GDP增速如達到4.7%,將確保實現全年5.0%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