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傑莊 立法會議員
5月11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香港商貿代表和內地企業代表抵達卡塔爾多哈,展開對卡塔爾、科威特中東兩國的訪問行程。此行不僅是應對霸權單邊主義的短期對沖,更是為香港尋找下一個經濟增長點、推動由「東西聯通」向「全球互聯互通」多元轉型的關鍵一步。
近年香港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分散風險。同時,中東國家的經濟轉型需求與香港及內地的優勢形成互補。中東國家正致力於經濟多元化轉型,並擁有豐富資源與高收入消費潛力。2023年卡塔爾人均GDP達6.9萬美元,居海灣六國之首;科威特亦達3.3萬美元,排第三。近六年香港與卡塔爾雙邊貿易額增長逾40%,2024年突破16億美元;與科威特的年度貿易總額也攀升至2.4億美元。2017至2024年間,香港對美國出口下跌約10%,而對中東出口卻增長40%,凸顯中東已成為香港商界進軍的新領域。
香港擁有成熟的金融體系、國際化的法律環境、資金自由流動及Web3.0政策的優勢,能夠為內地企業進入中東市場提供平台。同時,內地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可與中東市場對接,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未來香港可在多方面發揮獨特優勢,強化「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功能。
金融科技合作創新
香港與內地要深化金融科技合作,拓展中東市場,在跨境支付、綠色金融、監管科技、協同發展等方面,為中東國家提供多元化、高效率的解決方案,推動區域金融互聯互通。
依託香港快速支付系統(FPS)與內地數字人民幣(e-CNY)的跨境支付聯通機制,兩地可探索與中東數字貨幣對接,提升跨境貿易結算效率。同時,借助區塊鏈技術簡化跨境貿易融資流程,降低中東企業與亞洲市場的交易成本。例如,利用分布式分類賬技術(DLT)簡化跨境貿易融資。
中東近年不斷尋求能源轉型,在天然氣、太陽能與風能製氫等綠色能源領域的大規模投資,這為綠色金融科技合作提供契機。在技術對接領域,香港作為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橋頭堡,能有效推動內地尖端技術與中東綠色智慧城市建設的合作。中國企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已積累全球70%的專利技術,這一優勢恰好契合中東國家對城市數字化轉型及能源系統優化的迫切需求。
香港與內地可聯合中東主權基金搭建基於區塊鏈的碳信用交易平台,並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評估企業ESG表現。粵港澳大灣區還可通過綠色債券發行和ESG基金積累的經驗,特別是香港金融市場提供的債券通、創科債券及離岸人民幣等多樣化融資選擇,為中東提供成熟模式參考。
打造規則框架實現數據流通
金融科技全球化合作面對多重挑戰。首先,在數據隱私與跨境監管差異方面,內地、香港及中東因法律法規的不同,形成監管壁壘。為此,可通過建立三方數據共享框架,並引入隱私計算技術,在保障數據主權的前提下實現合規流通。
其次,在應對文化差異方面,香港正在打造促進三地人才交流與知識共享的高效平台。通過推動內地研發機構在中東建立聯合創新中心,香港可運用資本自由流動、風險管理等各方面的專業優勢,為中東地區的綠色轉型提供項目融資、風險對沖、法律合規等全方位支持,促進三地專業人才的優勢互補與共同發展。
在貿易戰陰霾下,香港與內地拼船出海布局中東市場,不僅是對單邊主義的有力回應,更是對全球化新範式的主動塑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