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西貢區區議員


夏寶龍主任近日在河套、前海、鹽田港等港深在創科、航運及人員來往密切合作的地區進行調研,反映中央政府對港深合作以至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支持,透過調研瞭解實情、提供指導,加強中央層面的統籌協調,促進粵港澳協同發展,突破瓶頸,優勢互補,實現大灣區高質量建設,為香港發展加注更大發展新動能。


中央對灣區建設期盼殷切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包括橫琴、前海、南沙、河套以及北部都會區等高水平開發建設,重大意義。通過這些合作區建設積累先行先行經驗,助力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央對這些合作區建設寄予厚望。習近平主席澳門重要講話,專門重申開發橫琴的初心,強調「中央決定開發橫琴,目的就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這個定位要把握好,不能發展一些與這個定位不一致的產業項目」。今年1月9日,在全國港澳研究會舉行的學習貫徹習主席澳門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上,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包括橫琴、前海、南沙、河套以及北部都會區等建設,是具有「一國兩制」特色的高水平開發建設,和一般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模式完全不同。大家要謀定而後動,算大賬、算長遠賬,想清楚再幹,實施「戰略留白」,切忌急功近利。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大灣區高質量建設的殷切期盼,對香港、澳門更好參與大灣區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橫琴、前海、河套等合作區都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可以說是「特區中的特區」,推進這些合作區的建設,很多工作前所未有,碰到的很多問題也是前所未有的,就必須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必須充分發揮香港、澳門的獨特功能作用,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勇於打破條條框框,主動加強三地的工作協同,推進各合作區乃至大灣區高效優質建設。

當前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迎來全力拚經濟、謀發展的機遇期,但同時受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外圍不明確因素增加影響,香港推動經濟增長、改善民生也面臨不可低估的挑戰。此時此刻更要銳意改革、創新突破,為發展加注新動能。河套、前海、北都區等被視為香港發展新引擎的新型跨境合作區,充分結合運用兩地的制度、資源優勢,加快合作區發展步伐、釋放更大動力,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這也是此次夏主任調研的深意。

應該看到,河套、前海等合作區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取得不少可喜成果,同時隨着建設的深入,也出現需要克服的制度性問題,以利合作事半功倍,收穫更多惠及兩地的碩果。

改革創新發展事半功倍

以筆者較熟悉的前海為例,前海的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前海合作區的主責主業。因為發展時間較長,政策規劃較完善,前海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業的發展前景亮麗,為香港金融業、法律業、青年創業者提供廣闊發展空間,但筆者也留意到,香港不時傳出前海將取代香港的憂慮;有學者指出,前海在醫療、教育等專業領域的市場准入仍存在隱性障礙。這些憂慮和障礙亟待解決,前海乃至整個大灣區的發展才能更高效優質,令兩地受惠更大。

不少學者、業界人士認為,前海、河套等合作區需要制定更明確的產業錯位發展清單、避免同質競爭,兩地要進一步落實CEPA框架下的市場互相開放措施,促進人才、資金、數據等創新合作要素的跨境流通,加快兩地專業資格互認,共同把經濟發展的蛋糕做大,增強借助合作區推動兩地共贏發展的信心。

此次夏主任調研之行正正傳遞了中央加強統籌指引的信息,推動粵港澳三地政府更緊密合作、聯動發展,社會各界對大灣區發展開啟新局面樂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