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脫口秀綜藝節目回歸 行業走出泥潭迎暖冬

2025-01-12 09:10:06 神州
●李夢傑(中)與會說笑俱樂部的演員們在跨年演出中與觀眾互動。 香港文匯報浙江傳真

(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崔瀅、孫嘉蔚 浙江杭州、香港報道)「回來了,回來了!」當脫口秀演員徐志勝帶着標誌性的山東口音站在舞台上,調侃過去一年在娛樂圈的奇幻經歷時,曾因種種原因「深陷泥潭」的脫口秀終於以兩檔線上綜藝節目的形式強勢回歸,點燃了沉寂已久的市場熱情。如今,綜藝早已收尾,但從節目中走出來的演員們依然享受着「一票難求」的明星待遇。與此同時,「新人」的出圈與「老人」的不服輸精神,讓這個才新興了沒幾年的行業競爭加劇、重啟「內卷」。 

「祥子最近正忙着拍綜藝呢,我也有段時間沒見他了。」作為杭州會說笑脫口秀俱樂部的創始人,李夢傑對發掘並簽約了于祥宇這個「寶藏新人」的做法感到驕傲。「年輕人、中山大學哲學系畢業、段子高級、笑點密集……他已經把出圈的Buff(譯為增益,常用在遊戲中指增益效果)疊滿了,最後能在強手林立的節目中闖進前十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李夢傑口中的節目,是指去年夏天熱播的線上綜藝——《喜劇之王·單口季》,它與幾乎同期上線的《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一起宣告脫口秀「又活了」。

一年理性沉澱 堅持打磨創作

「2024年初的時候,兩檔節目都對我發出邀請,但當時還是小範圍邀請的,大家心裏都沒底,不知道節目最終能不能辦成。」李夢傑回憶道,「我們都覺得,如果節目能重啟,行業的希望就回來了。」

嚴格算起來,從2023年因言論不當造成的行業整頓算起,脫口秀停擺了一年。但當命運的齒輪重新轉起,人們依然感受到了不適應。李夢傑最終選擇接受《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的邀約。節目錄製的第一天,就出現了「麥沒聲音」「提詞器卡殼」等情況,「空氣裏瀰漫着緊張與不安,大家只能靠瘋狂鼓掌為台上的演員打氣。」

●李夢傑受邀參加了線上綜藝節目——《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圖為他在節目講段子。 香港文匯報浙江傳真

「或許在觀眾眼中,我們是殺紅了眼的競爭對手。」然而,在李夢傑看來,經歷了過去一年的跌宕起伏,那些還堅守在行業中的人,更像是抱團取暖的隊友。「當然,卷還是很卷的,每個人都在廢寢忘食地練稿子、改段子。說實話,大家能拿到節目上演的,都是在線下不斷試演、打磨過的內容,結果到了讀稿一聽別人的段子那麼好,心裏突然又沒底了,繼續回房間改。」

報名10場只得一場替補名額

「現在杭州的開放麥(開放麥是脫口秀演員常用來練習、打磨段子的表演形式),做替補都要搶名額。」星期三,杭州城西一場開放麥現場,一位脫口秀演員站在台上講了自己報名10場開放麥,只有一場錄取,最終還只能替補的故事。去年8月之前,這個故事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在暑期兩檔脫口秀節目強勢回歸後,市場肉眼可見地再度飽和起來。與同樣是「逗你笑」的中國傳統曲藝相聲相比,脫口秀的入門門檻並不高:不用說學逗唱、拜師學藝,只要內容有趣,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你現在去看小紅書(內地社交平台),很多脫口秀新人都選擇了將自己的第一篇文稿發在上面,請網友們幫忙審稿,這樣的帖子關注度很高。」看到有趣的稿子,李夢傑也會提提修改意見,「提前鎖定優秀新人」。

新人走向明星需付辛勤努力

不過,與所有的行業一樣,脫口秀演員要從新人走向明星,依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耕耘。對於一名脫口秀新人來說,大約需要一年左右,才能擁有一段笑點密集、反饋熱烈的5分鐘表演,這在業內被稱為Tight 5。能講15分鐘,意味着達到參與線下拼盤演出的水平。接下去的目標,便是30分鐘的主打秀和60分鐘以上的個人專場秀。「很多新人演員認為只要『敢講』就能出圈,但這是在靠素材的力量去掩飾創作能力的不足。」李夢傑坦言,對於全職脫口秀演員而言,「能否持續地創作出高質量的段子」是決定你走不走得長遠的核心能力。「同樣是演出,歌手可以在每一個音樂節、演唱會去唱同一首歌,但是脫口秀演員不能反覆地去講同一套段子。等到下一個專場,一切都將推倒重來。」

新人出圈秘訣: 短平快段子快速互動

走到《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總決賽的山河是新人,也是唯一進入總決賽的女演員,她擅長用輕鬆的口吻「四両撥千斤」,反諷周遭常見的,但不合理的現狀。比如她坦誠自己明明沒有身材焦慮,但身邊總有人逼她焦慮,不減肥彷彿成了一種「不要臉」行為;人們總說她微胖的臉蛋「有福氣」「能旺夫」,看似是誇獎,實則是「從一個人臉上看到另一個人命運」的荒誕。

●脫口秀演員山河 網上圖片

每個寂寂無名的新人演員,上台永遠需要一個短平快的段子來和觀眾建立連接。對山河而言,過去這個段子要麼是關於微胖的身材,要麼是關於「古怪」的名字,總之,就是那種「誰都看不上,但好笑的段子」。但上節目之後,哪怕只有5分鐘表演時間,用這種段子開場後,演員就不用再費力自我介紹了,「大家都知道你是誰,你的段子從第一分鐘開始就不會被浪費。」

成都後仰喜劇俱樂部演員艾克在他的專場「太陽照常升起」上表演。 香港文匯報浙江傳真

來自新疆的小伙子艾克是成都後仰喜劇俱樂部的演員,從業六年的他在去年開設了自己的個人專場——「太陽照常升起」。「我們俱樂部的演員王越通過參加線下的『第六屆單立人原創喜劇大賽』,成功入選上了今年的《喜劇之王·單口季》。」艾克感慨道,「如果說此前我倆在線下的觀眾數量差不多,那現在她的就多多了,因此她能拿到的收入也比我高,挺令人羨慕的。」

●成都後仰喜劇俱樂部脫口秀演員艾克和觀眾互動。香港文匯報浙江傳真

為此,艾克決定「低下他那高貴的頭顱」,將明年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參加比賽從而上節目」的目標上。「其實,剛開始入行的時候,我每年都報名單立人(內地一脫口秀俱樂部)的比賽,但連參賽的資格都沒拿到,於是我便放了一句狠話——既然人家看不上我,那我再也不報名了!不過,現在我決定向現實低頭。我的水平又不差,如果上節目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觀眾和流量,為什麼不呢?」

【特稿】線上打響名聲 反哺線下市場

打開票務平台大麥網,香港文匯報記者看到,最近一個月,僅杭州就將近500場次的脫口秀演出,票價從19.9元(人民幣,下同)至680元不等。其中,最便宜的是各家俱樂部的開放麥,最貴的則是知名脫口秀演員小北的專場《小北指南》。

「跟市面上絕大部分的商品一樣,脫口秀演員的市場價值遵循的也是『二八定律』——20%的頭部演員賺取了80%的市場利潤。」即便這樣,李夢傑依然珍惜兩檔線上綜藝節目的重啟。如果說幾年前,錄製節目與深耕線下在業內被認為是相互衝突、不可兼容的,那麼當走過逐漸復甦的這一年,人們越來越相信:節目只是一種載體,一個讓觀眾迅速認識脫口秀、反哺線下市場的橋樑。「在兩檔綜藝裏,每個演員出場都標註了所屬俱樂部的名字,這對於深耕線下的脫口秀俱樂部來說,也是一次極大的曝光機會。」對表演者而言,線下是更適合彰顯自我的舞台——整場焦點只有一個演員加一支麥克風,憑借邏輯嚴謹且生動的段子傳遞快樂;對觀眾而言,線下沉浸式的氛圍完整地體現出這項喜劇形式的魅力,演員能夠及時獲得觀眾的反饋,現場互動也更容易營造出笑點。「現在是整個行業比較理想的狀態:演員在線下打磨段子,到線上表演出圈,再反過來推動線下市場的繁榮發展。」

新內容品類成長吸引觀眾

此外,面對觀眾日益提升的審美需求,脫口秀俱樂部同樣在琢磨出路,即興喜劇、漫才等喜劇形式作為新的內容品類成長起來,推動觀眾走進劇場。「事實上,撇開明星演員的專場不論,絕大多數脫口秀演出的門票價格還是很平易近人的,基本都在百元上下」浙江傳媒學院的老師鞏述林表示。2019年,鞏述林從英國來到浙江傳媒學院擔任碩士生導師,恰好見證了這一市場在杭州的興起。「年輕人聽脫口秀,與他們喜歡喝奶茶、打遊戲一樣,大都是為了釋放情緒、緩解壓力。」在鞏述林看來,脫口秀是以喜劇的形式對社會百態進行解構和再認知,「告訴大家工作、生活可以換一種視角去解讀,也可以是輕鬆好玩的。此外,脫口秀的主題可以很廣,涵蓋職場、婚戀、家庭等熱點話題,更強調內容的思想性和原創性,吸引力也更強。」

培養香港本地普通話演員

在香港,脫口秀熱度也在上升。ComedyOne是一個立足香港、專注於普通話脫口秀的文化品牌。自2024年9月成立以來,ComedyOne已經邀請包括何廣智、毛豆、小北、漆漆、小魚、翟佳寧等內地十餘位知名脫口秀演員來港演出。ComedyOne團隊由多位脫口秀圈資深人士組成。

ComedyOne團隊演出中心負責人羅多多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發展脫口秀不應吃短暫紅利,要從長遠來看,需要線下花時間去培養演員,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觀眾,同時拓展不同演出形式。他認為脫口秀不能僅僅依靠線上的流量,也希望通過線下多元化的演出,吸引大家多多走進劇場。在邀請內地演員來港演出的同時,ComedyOne也在線下開展一些「開放麥」的活動,培養香港本地說普通話脫口秀的演員,目前有幾個演員已經達到了內地商演的水平。他同時透露,即將帶演員去新加坡演出,目標把普通話脫口秀推廣出去。

責任編輯: 何雪沫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