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我有五百畝地,是一間農業公司的CFO。」初入《聲生不息·大灣區季》,在和譚詠麟、陳小春、容祖兒等前輩們的初次照面中,李昊以「十個勤天」「新農人」入局,這番自我介紹把同場的容祖兒瞬間驚訝成問號臉,立即成為全場話題新人。三年,四次面試,終於成為夢寐以求的舞台常駐歌手。是農業有趣味,也是土地有力量,還有紛至沓來不斷「利好」的舞台。且看有着「香港皮順德餡」的灣區仔李昊,如何積極進取,一步一步走出別樣星途。

十個都市年輕人參加內地真人實境節目《種地吧》去種地,用半年時間考取收割機駕照、學種植、收割、養護田地……兩年深耕,持續收穫,他們成為了內娛做大做強的組合「十個勤天」。種地還在繼續,年輕人與時俱進以「新農人」的覺悟一起創業,成立農業公司,勢要將祖國大地的優質農產品送達千家萬戶的餐桌上。另一邊,逐夢星光,他們不斷拓展個人演藝舞台。


自認「香港皮順德餡」的灣區仔
作為十個種地青年的其中一員,李昊看似順風順水,命運眷顧,其實背後的付出才是最真實的幸運密碼。出生於1997年7月2日的李昊是最標準的「回歸寶寶」。父親是香港人,母親是順德人,青少年時期在順德長大,面對新觀眾他常自詡為「香港皮、順德餡」的灣區仔。殊不知,名滿天下的粵菜,也有一句俗語「食在廣東,廚出鳳城」。鳳城是順德的別稱,李昊這塊「順德餡」蘊含的豐厚粵港人文風物便叫人格外關注,自然也不斷迎來「利好」舞台。
「我對《聲生不息》的舞台是有執念的」。據悉,在三年前的「港樂季」,當李昊還是娛樂圈的小透明時,他便曾積極自薦。夢想不怕晚,三年後的「大灣區季」,他如願登台。

置身於港樂現場,李昊毫不掩飾對於前輩才華和光芒的熾熱情感。而當他真的站在陳小春、容祖兒、古巨基中間,和他們一起在《聲生不息》舞台上並肩唱着粵語老歌時,台下觀眾看到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聽到的是對歷久彌新的旋律,有了新期待。
翻閱李昊個人社交平台,「我一定能成為那顆最閃亮的小星星!」自己的決心,自己「置頂」保護。如今,看回曾經的光影,李昊大方表白着TVB的不同職場劇,帶動着他不斷更換自己的職業理想。最終,還是這些電視劇、歌曲散發的持續魅力,做藝人成為青年李昊的奮鬥夢想。
唱首歌如種小麥要有耕耘過程
在《聲生不息》首個舞台唱《心之科學》,要在原唱容祖兒面前唱,李昊上台前做了俯臥撐,甚至還在休息室裏跑上幾圈,他說:「緩解忐忑,也讓我上台有更好的氣息。」唱粵語歌的李昊,自此收穫不少新晉歌迷。
有人問李昊:「你還會唱歌?」「我會學。」輕巧的回覆背後,李昊告訴記者,唱歌和播種小麥一樣。不是說播下種子就不用理會,一首歌也不是熟悉了歌詞就是會了。不久前,「十個勤天」去到東北打沙棘,需要凌晨三點半起身,趕在上午十點前完成沙棘採摘工作,然後再一起討論沙棘加工產品的問題。這些「種地吧」的事情忙完已至深夜,其他兄弟忙着洗漱,依次進入被窩時,李昊找了一個空房間,開始《聲生不息》的歌曲練習。城郊夜晚的星空點點,這盞亮燈的房間裏也有一顆追夢路上熾熱的心。
唱歌時的情緒起承轉合,李昊覺得和對田地的呵護、保養一般。「一首歌也需要一個耕耘的過程。」白天一邊幹農活,李昊也會邀兄弟們應聲來唱。既鍛煉了氣息,也幹了活。都說土地有力量,舞台有迴響。學習農業種植、養殖、考取收割機駕駛證,李昊最大的收穫是不再急於求成。「就像《頭文字D》的藤原拓海,不是拿了駕照就成為秋名山車神。」李昊總能在他的閱片量裏加載出熱血的人物,正面自我鼓勵。
和導演「互關」提高演戲機會
看李昊在舞台上唱着粵語歌,「粵港澳大灣區」不再是一個地理概念,也不只是一個新聞報道用詞。優渥土壤裏破土而出的樹苗,漸漸有了風的樣子。如今,《聲生不息》錄製接近尾聲,對於粵語歌的喜歡,李昊覺得也才真正入了門。「不過,我已經開始了。萬事開頭難,那後面還有什麼好害怕的呢?」種地、唱歌,抑或是演戲,李昊都有心慢慢做,也認為有和粉絲盡情分享的義務。

作為一個相對敏感,也比較注重細節的人,李昊也自我分析過:這或許就像從小吃到大的粵菜一般,是一種精細的性格。「魚要怎麼煎,六分鐘還是七分鐘,多一分鐘肉質都不一樣。」粵菜的火候以及原汁原味的本真清爽,也讓李昊在名利相對浮躁的娛樂圈漸漸處變不驚,對於心中要做的事情,他一分鐘也不會猶豫。
前段時間,李昊追看電視劇《新聞女王》。「很喜歡這套劇,我就膽粗粗去微博上和導演爭取角色」。身為行動派的李昊笑嘻嘻說,已經和導演成為「相互關注」的網友。他偶爾也會暢想,兩年後若有合適角色,導演正好想到了自己,那麼演戲的機會就會來了……
喜歡聊天分享,也愛碎碎唸。偶爾收工較早,李昊也會和粉絲們直播聊近況,他想和粉絲們傳遞一種「及時去做,別怕失敗」的積極能量。視周星馳為偶像的他,和內地很多新生代年輕人一樣,對周星馳的很多戲都有共鳴。李昊也夢想過有一天,可以成為他電影裏的男主角。 「太陽都下山了,再不做就沒時間了。」這是周星馳《少年足球》的一句台詞,也是「種地吧」少年李昊和農作物土地相處的爭分奪秒,更是當下《聲生不息》舞台上開始倒計時不捨再見的歌手李昊。
積極的人,都有些時不我待的進取心。粉絲給李昊「利好」這一暱稱,2025新一年,李昊想祝大家都有「利好」新機遇。
深夜煲電話粥 陳小春傳授「真心相待」兄弟情
悠悠長夜,不愁沒有話題。李昊沒有想到會和陳小春煲上電話粥。
原本也並不是寒暄,起因還是李昊見縫插針地向陳小春、容祖兒等人傳播着他們的農業概念,也邀約他們有機會去看看擁有五百畝土地規模的農業公司(一畝約為667平方米)。「恰好,小春哥在杭州的舞台劇演出結束後,他想到了我也在杭州,就一個電話打過來……」

聊農業,也聊港樂,當然還有兄弟情。三個方面的深夜聊天局之後,李昊再也不是陳小春最初記不住名字的「王昊」,陳小春也不僅是銀幕裏兄弟情誼無限大的「山雞哥」,或者是和應采兒「相依為命」時的一臉寵溺樣。
「小春哥他好有耐心,聽我同他分享我們種地、做農業的事情,也會聽我說兄弟們之間如何做的問題。」李昊眼中,陳小春並不好為人師,但說起兄弟情誼,還是酷酷且率真地給出心裏話:真心相待。
聊天次數多了,李昊時常不自覺上演「小春哥附體」,模仿說話的語氣,連神情也到位。回看視頻李昊也疑惑:「怎麼我面相都變得像小春哥?只能說他感染力太強,我中毒太深。」上一秒調侃,下一秒變乖。表情達意間,李昊能輕易主導着氛圍的起落。
偷師學藝把歌詞當台詞唱
回到乖乖應答環節,記者請他從《種地吧》的視角去看《聲生不息》舞台提供的粵語歌土壤,李昊直指兩者的共同之處:傳承。「這樣的詞彙看上去很偉大、光亮、正氣,但其實可以很簡單。」李昊有作為年輕人的自覺。在他看來,大家願意聽還能對這首歌有一些好奇,這就是一種實際的傳承。
唱歌需要技巧,但更需要投入情感。周圍環繞眾多粵語經典之聲,李昊和古巨基同台合唱機會較多,李昊說:「我會趁機和他去學唱一首新歌,甚至怎麼去練習一首歌。」李昊獲得了一種新體驗,古巨基教他把歌詞當成台詞去唱,拿到一首歌就給自己想一齣劇本,去唱那個角色的故事感。近期,古巨基也和李昊說:「要做到手中無劍、心中有劍」。這句話聽進去了,但李昊說,明白和做到,還尚需時日。「希望我有一天做到時,可以再和你做個訪問分享。」台前幕後,李昊覺得,音樂裏外,最是流動的情感動人。
把麥遞出去 傳承粵語歌
「約定你啦。」整個採訪,李昊和記者兩個約定。其一,便是2025年的心願計劃,希望開巡演。如果能「入屋」到港來開演唱會,便要找機會再做個訪問。那就白紙黑字,期盼下次訪問。

去年年底,「十個勤天」演唱會廣州站大獲成功。李昊似回到自己的主場,唱了一首粵語歌《外來媳婦本地郎》,令全場氣氛猛然熱烈。如果回港開演唱會,請他選擇一首必唱的「嗨歌」曲目,李昊認為,一定是《溏心風暴》的主題歌曲《講不出聲》。理由則是,應該沒有愛港樂的人會不知道這首歌。而在《聲生不息》傳承粵語歌,是李昊自覺的義務。作為新生代登場,外界總是期待能在新人身上看到一些新的火候。這種目光的壓力,李昊也正在積極轉換成一步一步向前走的動力。

農業方面,李昊也透露,「十個勤天」會漸漸去往全國各地種地。傳播農業這件事情,也不會只在《種地吧》的節目。「就算沒有這個節目,我們也都會繼續為農業出一分力。」
「十個勤天」,何時來大灣區把「新農人」一起做強做大?李昊相信,這只是時間問題。他也期望更多的香港青年能關注農業,了解農耕的無窮智慧和豐收喜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