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亞洲在新冠疫情後全面復常,該地區在2024年繼續帶動環球經濟增長,並相信這股增長動力將延續至2025年。此外,中國內地積極推動經濟增長的意願,加上美國溫和的減息前景及美元表現偏軟,應有助於區內各央行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施羅德投資管理多元化資產投資總監 佘康如
這些環球宏觀經濟因素將有助資金回流亞洲金融市場,為區內股市及債市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就股票市場而言,盈利前景明確且現金流穩定的公司,將有望成為亞洲市場回報的主要推動力。目前,許多優質公司也提供具吸引力的股息,在市場不確定時提高防禦性。
債市基本面仍樂觀
展望未來,我們對亞洲債券市場的整體基本面依然保持樂觀,尤其是當債券指數經歷調整後,較低質的企業已被剔除,尤其是高收益的房地產公司。此外,內地近期推出的財政刺激措施以及美元基準利率下行的趨勢均支持亞洲債券。然而,投資者需留意不論結果如何,美國總統大選仍然會是影響亞洲金融市場的重要因素。
留意三大投資主題
此外,三大投資主題將於2024年餘下時間及2025年繼續在亞洲市場發揮關鍵作用,分別是人工智能(AI)及更廣泛的資訊科技(IT)行業、企業管治改革,以及具吸引力的亞洲信貸市場收益率。
亞洲的IT行業受惠於周期性復甦及市場對AI的樂觀預期。隨着新冠疫情後用戶需求逐步穩定,庫存大多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我們認為,這些因素為IT供應鏈的多個領域 (包括半導體和科技硬件) 在2025年實現復甦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內地近期推出了自新冠疫情以來規模最大的貨幣和資金流動性刺激方案。考慮到相對放寬的監管環境和較為合理的政策支持預期,我們相信內地金融市場在短期內可能會較具韌性,並受惠於持續的散戶投資。
若未來數月內推出更有力的財政刺激措施,穩定房地產市場並提振市場情緒,我們或將見證內地企業盈利前景顯著改善,尤其是在非必需消費行業,該趨勢有望延續至2025年。
宜採多元配置策略
我們認為,投資者不妨採取槓鈴策略 (barbell strategy),在成長型資產與收益型資產之間進行多元化配置,以平衡市場波動並提升整體回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