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陳煒琛)香港特區國家安全展覽廳8月開放至今入場人數已超17萬人次。其中由國家航天局借出展覽的月球土壤備受歡迎。曾參與國家探月工程的香港理工大學精密工程教授及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啟亮今日(8日)到訪特區國安展廳,他表示國家信任香港、支持香港參與探測任務,希望未來可以為國家作更多的貢獻。

容啟亮表示,香港參與了嫦娥三號至嫦娥六號以及探測火星的天宮一號等多個任務,其中由其帶領的理大科研團隊參與研發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完成了中國首次在月球的採樣。容啟亮團隊也參與了嫦娥六號探測器的表取採樣機構和封裝系統研發,他表示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採樣,意義重大。

容啟亮介紹,理大負責設計和製造月背表面採樣的採樣器,因為考慮到月壤特性的多樣化以及月背採樣時間的限制,團隊設置了兩個採樣裝置並配有攝像機以監控採樣狀況,幫助採樣能順利、快速地進行。容啟亮表示理大會繼續做太空探測方面的研究,他期待將來可以在研發新的探測載荷等不同方面為國家做出貢獻,亦希望將來國家給香港更多的機會,讓香港融入發展大局。
對於有香港居民入選載荷專家並已前往北京訓練,容啟亮對此感到很開心且覺得這對香港航天發展事業的意義重大。容啟亮表示香港入選載荷專家選拔和訓練不僅體現了國家對香港科技上的認可,更是肯定了香港人的身體素質。
香港國安展廳負責人張建光表示,嫦娥五號採集的月球土壤屬於珍稀展品,過去曾兩次在港展出,為期10至13天,今次在港展出超過3個月充分體現國家航天局對國安展廳的重視及支持。張建光續指,為配合國家航天局的工作必須將展出的月壤於11月底歸還。

在展廳陳列的95項實體展品中,張建光表示由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借出的一對饒宗頤先生「萬古不磨意 中流自在心」的真跡對聯亦須在11月底歸還。張建光呼籲想要一睹月壤以及真跡對聯的市民和旅客把握機會在11月27日前到國安展覽廳參觀。
眾多市民與旅客前來參觀
國安展廳吸引了眾多市民與旅客前來參觀。來自中六的李同學在參觀完國安展廳後深有感觸地表示,他對政治安全板塊印象最深刻,回去之後會推薦更多的同學前往參觀。

「展廳進門開始是一個影片,是關於過往中國、香港的歷史方面,可以讓我更加清晰的了解歷史」,從事建築行業的陳先生表示影片能增強其歷史記憶。陳先生稱讚國安展廳的互動性很強,應該推薦更多人前來體驗。

退休人士張先生表示透過展廳可以看到國家的歷史發展步伐,令人欣慰。另一退休人士潘先生則表示展覽內容非常豐富,會叫家裏人和朋友一起來感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