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由「聚賢薈」營運、位於銅鑼灣禮頓道的禮信大廈過渡性房屋,昨日正式開幕,共提供26個單位,獲近十倍的申請宗數,單位面積均為200多平方呎,最快下月入伙。出席開幕禮的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項目由局方牽頭,資助非牟利機構營運,幫助基層人士改善生活環境,進而發展事業,成就香港的未來。有獲准入住的單親媽媽表示,獨自照顧兒子壓力沉重,居住環境好有助紓緩家長心情,為小孩提供更好的成長空間。
新手媽壓力大 劏房「光房」都住過
住戶之一的蔡女士表示,作為單親又是新手媽媽,每天都要照顧兒子,沒有時間外出工作,目前靠綜援生活,一度感到壓力爆煲,「我之前有一次推嬰兒車在街上走,忽然就覺得壓力好大,不知道接下來怎樣(繼續生活)」。她早前曾居於北角的一間劏房,租金4,500元,環境惡劣,後申請入住「光房」計劃下的一個單位,要與其他租客共用廚廁,她說:「我始終帶着個小朋友,嗰陣連放BB食飯枱都要申請,親戚朋友又不能上門探望。」
另一住戶劉女士此前居於鰂魚涌一間劏房,房間有嚴重的滲水問題,近月颱風暴雨侵襲更是飽受苦楚,「大概一個月前收到通知,可以入住過渡性房屋,真的很開心,我和女兒終於有新屋住。」
選址交通方便 夠通風光線足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該過渡性房屋項目選址位於銅鑼灣,交通非常方便,加上單位光線充足,陽光可以照入屋內,亦有新鮮空氣,與劏房環境完全不同,相信能大大改善住戶的居住環境。

她並指,26個單位雖然不多,但要完成項目也需要不少心思,如進行修理電線和水喉等工作,政府會致力做好過渡性房屋,再「加碼」做簡約公屋,提升市民生活質素,希望十多年以後,可以聽到社會上有成就的人士,亦曾居於過渡性房屋。

「聚賢薈」聯席主席、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表示,該會早在2021年已經營過一個過渡性房屋,當時只有16個單位,已幫到15名兒童,今次26個單位於7月初開放申請,接到252份申請,是名額的近10倍,目前已批出22戶,希望盡快處理餘下審批申請,讓有需要人士入住,餘下單位會優先考慮供居住環境惡劣、單親或有年幼子女的家庭入住。
「聚賢薈」主席李文龍指,項目最快下月入伙,每個單位面積相若,均為200多呎,綜援住戶的租金約為3,000至5,000元,其他非綜援家庭的租金為每月入息的30%。單位只提供冷氣、抽油煙機等大型家電,未有布置其他傢俬,因早前另一個項目有入住家庭反映,他們早前已添置傢俬,過渡屋再提供傢俬會造成浪費。
根據房屋局資料,銅鑼灣過渡性房屋項目每個單位有獨立洗手間,並附設共用煮食空間或茶水間。
何永賢訪「聚賢薈」「雅匯」 冀助基層改善環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香港現有20個過渡性房屋項目正接受申請,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早與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出席「聚賢薈」過渡屋項目的啟動禮和參觀裝修單位,其後到社聯已入伙的深水埗項目「雅匯」參觀。對於住戶指生活環境大有改善,何永賢表示感到高興,冀助更多基層巿民能盡快搬離惡劣居所。

何永賢參觀「聚賢薈」期間,遇到一位母親帶着兩歲半女兒睇樓,小女孩在單位內走走跳跳,其母親坦言現時居所空間太小,女兒見到該改裝單位有空間走動十分興奮,她亦期待申請獲批入住,給女兒更好的環境。

何永賢其後參觀深水埗過渡性房屋「雅匯」,該項目已入伙一段時間,昨日舉行健康生活體驗及參觀日。她表示很高興看到社聯與營運機構聖雅各福群會全方位照顧住戶需要,與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及其他健康計劃合作,將基層醫療及健康服務帶入項目,協助住戶培養良好生活習慣、減低慢性疾病風險,促進居民的心理社交健康。
她與一眾嘉賓昨日也體驗拉筋班,亦看到項目為住戶準備五彩蔬菜,提醒居民均衡飲食的重要,住戶亦表示現時居住環境大為改善。
她指每次探訪過渡性房屋住戶,都能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希望更多有需要市民能在社會各界幫助下擺脫惡劣居所,並歡迎有需要人士在下周日(24日)參加過渡性房屋開放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