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今日(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表示,中國是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清潔能源利用規模最大、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據黃潤秋披露,十年來,中國重點城市PM2.5濃度累計下降57%,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全國地表水I到III類水質斷面比例提高23.8個百分點達到87.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黃潤秋指出,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不僅不會阻礙經濟發展,而且會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考量,統籌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近年對珍稀瀕危物種展開了不遺餘力的搶救性保護。去年,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中國繼續不遺餘力地發揮領導力,盡最大努力推動和協調各方達成最大共識,推動「框架」達成。
黃潤秋指出,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文明理念,生態保護紅線機制等中國生態治理制度、舉措,實施大規模、大尺度的生態修復,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三個方面經驗可供國際社會借鑒,「通過這些,中國真正實現了生態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三贏」。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張帥、江鑫嫻 兩會報道)
責任編輯:
蔡洋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