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美聯儲局成員呼籲加息,加上市場預期日本將沽售美債,令美國國債債息再破頂,全球股匯債市持續動盪,當中英國及韓國被迫出手救市,港匯也觸及7.85弱方兌換水平,金管局承接逾19億港元沽盤。股市方面,亞太區市場全線下跌,滬指跌近1.6%,恒指更挫3.4%或609點,收報17,250點,跑輸區內股市。面對愈來愈差的經濟大環境,有專家呼籲政府關注股市急瀉惡果,若任由港股瀉下去,會累及強積金及公積金持有者的權益。

美息狂加禍延全球,昨日包括美國市場在內,環球股匯債市都大幅動盪。美國10年期債息再破頂,昨日曾高見4.015厘,是2008年10月以來最高。美匯指數亦升至114.764,是2002年5月以來最高,美國30年期抵押貸款利率更是本世紀以來首次突破7%。除韓國財政部及英國央行出手救市外,香港金管局昨早亦要入市捍衛港元,承接逾19億港元沽盤,銀行體系結餘減少至1,233.36億港元。

◆亞太區股市昨全線下跌,其中恒指更挫逾600點,跑輸區內股市。 中新社

1425個股下跌 科指瀉3.8%

債市匯市動盪亦波及股市,昨日亞太區股市全線下挫,其中,港股尋底跌勢再次加速,恒指一度跌675點,曾低見17,184點,再創11年新低,收市跌幅略為收窄,收報17,250點,跌609點或3.4%,全日下跌個股達1,425隻。大市全日成交1,087億港元。國指挫191點或3.1%,收報5,958點;科指急跌141點或3.8%,報3,526點。

藍籌股走低,騰訊(0700)跌2.4%、美團(3690)下滑3.1%、阿里巴巴(9988)挫4.1%、京東(9618)挫5.6%、友邦(1299)走低3.4%、吉利(0175)插6.4%、比亞迪(1211)降4.3%;碧桂園(2007)急瀉12.9%,為跌幅最大藍籌;石藥(1093)逆市升0.4%,為唯一錄得升幅藍籌。

全球市場資產表現

人民幣大幅下滑,內房物管股捱沽。旭輝(0884)全日暴跌32.3%、旭輝永升(1995)重創23.3%、碧服(6098)插11.8%、龍光(3380)挫6.9%、合景泰富(1813)瀉9.4%、合景悠活(3913)跌7.4%。

英鎊走弱 滙控插水5.8%

英鎊再度走弱,相關股份下挫。滙控(0005)收插5.8%、渣打(2888)挫5.7%、保誠(2378)急跌7.7%、長和(0001)跌4%、長實(1113)跌6.6%、電能(0006)挫5.2%、長建(1038)跌5.9%。

面對愈來愈差的經濟大環境,滙豐研究下調恒指年底目標,由原來23,810點下修至19,110點,料2023年底可上望至22,470點;國指年底目標預測,由原來8,470點下修至6,510點,料2023年底可上望至7,830點。該行認為,在市場情緒疲弱下,中資股今年來已累跌近30%,幾乎在每次與客戶進行會議上,觀點都一直負面,市場擔心全球增長正在減弱,內地的政策方向也難以預計,使市場充斥不明朗。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分析師葉尚志認為,要謹慎注意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有滾雪球式放大可能,市場短期波動性風險仍有加劇放大的機會,是最黑暗的時刻,但過後就是黎明要來的時候,未來幾天有望出現抄黃金坑交易機會。他續指,由於「十一」國慶長假期,港股通將於9月29日至10月7日停開,情況對港股的短期流動性會構成影響,盤面穩定性也有暫時轉弱的機會。然而,港股在第三季已下跌了超過4,500點,潛在風險已在釋放,現階段可能已經到了考慮擁抱風險的時候。

專家呼籲政府出手穩股市

股市分析家、浸會大學退休教授周全浩則認為,港股的大跌市低點將於10月或11月出現,恒指跌至16,250點將有強力支持,但在最壞情況下,恒指可能跌至16,000點至15,000點的範圍內。恒指昨以17,250點收市,或許正在向上述的目標滑落。他表示,一些資深的頂級金融界人士在友儕的私訊中指出,政府應該關注,莫任由港股再瀉下去,因為港股急瀉,會傷及廣大強積金及公積金持有者的權益。

周全浩呼籲,為了公眾的利益,可以採取多項措施,如增加期指的按金,限制股份的沽空活動,徹查空倉是否一切合規等。

【銀行出招】滙豐推首2年定按 低H按封頂1/8厘

◆滙豐昨加碼推出首兩年定按,按息為2.75厘。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環球息口上升,銀行再出招應對。繼上月推出首年定息按揭後,滙豐昨加碼推首兩年定按,按息2.75厘,比H按封頂位低1/8厘。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昨表示,今年內按揭宗數按年有所回落,料其他銀行基於按揭業務仍未達標的情況下,將會各自推出不同產品及優惠吸引客戶,對樓按市場屬正面影響。

據滙豐的定按計劃,申請者可選首年或首兩年定息2.75厘,其後以H加1.3厘計算利率。若以昨日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2.60881厘計,即3.91厘,而鎖息上限為P(5.125厘)減2.25厘,即約2.875厘,借貸年期最長30年。

曹德明指出,是次大型銀行推出定按,在加息步伐及幅度難料下,對銀行業務來說仍有一定風險,滙豐由於相對資金量較充裕,有實力加碼推出相關定按計劃,估計其他銀行會傾向提供P按優惠或者增加回贈吸客。

助用家抵消加息效果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指出,本港處於加息周期,現時市場息率介乎2.625厘至2.875厘,年底按息有機會升至3厘或附近水平,相信兩年期定息率2.75厘,可讓用家有慳息及抵消加息的效果,尤其在置業初期可讓買家鎖定首兩年月供金額不變,免受息率上升影響。

王美鳳說,銀行在加息周期推出兼具低息及定息保障的按揭計劃有利增加市場競爭力,亦可為客戶提供更多元化按揭優惠選擇。最近息率趨升,反映銀行資金成本的1個月拆息已升至約2.6厘水平,12個月拆息更升至4.3厘水平,大型銀行推出兩年低息定按,讓按揭用家可鎖定兩年低息2.75厘,反映銀行樓按取態積極正面。

值得留意的是,本港銀行最優惠利率已陸續上調0.125厘,預期年底按息將升至3厘附近水平,而用家可於首兩年鎖定按息於2.75厘低水平不變,定息期內免受息率上升影響,計劃有別於傳統定按出現息率較高的溢價,料可吸引用家選用。

根據最新7月份住宅按揭報告,定按選用比例連續4個月維持僅0.1%,預料有關新定按計劃可推升市場定按使用率。參考過往在對上一次加息周期,銀行亦相繼於2017年至2018年推出首年至首三年之定息按揭計劃,同樣結合低息及定息保障,推升定按使用率於2018年4月曾高達49.3%。

【美國靠害】盲從美國加息 醞釀新歐債危機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美元飆升、俄烏緊張局勢及英國的新經濟計劃,掀起全球股匯債風暴,投資者神經緊繃,但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老神在在,仍然認為現時金融市場「不算混亂」(Conditions Not Disorderly)。然而全球加息浪潮引發經濟衰退憂慮,特別是很多本身債務水平已經偏高的國家受害尤深。分析認為,隨着美元與美息繼續急升,或會使全球多地政府或企業「爆煲」,掀起新一輪世界性金融風暴。

歐洲失業率高 加速衰退

有基金經理指出,全球經濟在俄烏衝突、中美角力、疫情持續等夾擊下,西方經濟體普遍面對着高通脹,而美國希望透過大幅加息,以壓抑經濟來抗通脹,結果會禍及歐洲一些重債及經濟差、高失業的國家,令「歐債風暴」重臨的機會愈來愈大。

事實上,歐洲面臨着巨大的經濟問題,投資者都對當地經濟及股市充滿憂慮,由於要盲目「跟着美國走」,歐盟加入制裁俄國,結果令自己需面對能源及糧食危機,在能源價格飆升下,歐洲通脹不斷攀高位。好像德國剛公布的8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便按年勁升45.8%創紀錄,PPI是通脹的領先指標,作為歐洲工業大國,德國的PPI數字勢將扯高全歐洲的通脹率,結果令歐洲多國被迫跟隨美國而大幅加息。

由於歐洲的經濟一直遠差於美國,失業率也較高,跟隨美國加息,只會令經濟衰退得更快。而且加息將增加償債的付出,令當年重債的「歐豬國家」更難以償還債務,很可能會令「歐債風暴」重臨,大量歐債或會違約。自俄烏爆發衝突後,大量資金已離開歐洲市場,使當地流動性更緊絀,全球投資者都幾乎一致看淡歐股及歐債,故此,昨日英國出手「救市」或只是一個開始,愈來愈多歐洲國家或將加入救市行列。

亞洲被迫加息 打擊出口

除了歐洲外,亞洲國家同樣也會因美匯向上而無辜受累,而對依靠出口的地區影響則更大。美元高企,使大量資金流往美元體系,亞洲貨幣出現大幅貶值,為免過多的資金流失,亞洲各國需要加息以挽留資金,但同時將不利出口的表現,結果亞洲多國的經濟亦會受害。

不過,加息令全球經濟不穩、債務面臨重估,到頭來又會對始作俑者美國帶來影響。高盛警告,由於全球爭相加息,企業債券可能需要重新定價,從而令股市雪上加霜。Bleakley Advisory Group首席投資官Peter Boockvar同樣表示,對股票而言,信貸重新定價,肯定是另一負面因素,並指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已高達98%,基本上各類資產都面臨沽壓。

美引火燒身 港股難言見底

英皇證券研究部總監陳錦興表示,上世紀八十年代,能源危機引致通脹急升,令工人罷工,推動工資上升,美國大幅加息使經濟陷衰退,這個「劇本」如今再度上演。原本以今天的科技、產能,足夠平抑物價,惟地緣政治對立、逆全球化、關稅壁壘、供應鏈不暢,再加上疫情干擾,商品及運輸成本上升,令物價因而更難回落。而聯儲局「暴力加息」,也意味美國為了壓抑通脹,即使經濟衰退亦在所不惜。在此大環境下,就算港股已跌至11年來新低,現階段也難言見底。

恒生投資:再爆全球金融風暴機會微

(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健樂)受多國央行緊縮貨幣政策與俄烏衝突升溫影響,近日環球金融市場表現異常波動,投資者擔心會否再次出現「10月股災」,甚至爆發環球金融風暴。恒生投資董事兼投資總監薛永輝昨認為,已發展市場經過2008年至2009年金融海嘯,高槓桿情況已經減少,加上銀行資本充裕、亞洲多國的外匯儲備較過去良好,可以支持償還外債,因此出現以前全球系統性風險情況未必太高,但不排除個別地區的公司資產會有重新定價的情況。

港股或下試16500點

港股走勢方面,他認為現時港股估值相對其他主要市場低,但市場預期美聯儲將繼續大幅加息以壓抑通脹,於年底前及下年初繼續加息,環球股市或會繼續受壓,預期港股會處於尋底格局。由於目前外圍環境進入高息與低增長的新常態,加上地緣政局緊張等負面因素,恒指後市有機會下試16,500點至17,000點,除非出現「黑天鵝」事件,否則港股再下跌的空間有限。

◆薛永輝(左)指,如內地經濟數據改善,不排除港股明年有機會反彈。右為恒生投資董事兼行政總裁李佩珊。

薛永輝續指,如果內地經濟數據有改善,加上港股估值偏低與美股表現欠佳,投資者未來有機會將資金由美股調撥至港股,不排除港股明年有機會反彈。

股份板塊方面,薛永輝認為,電信股及個別本地銀行股是一些防守性較高的股票,要留意部分公用股與銀行股於海外(例如英國)有一定業務佔比,會受英鎊匯價或當地能源價格波動影響,在歐美地區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其防守性則相對較低。此外,薛永輝認為應專注投資得益於內地長遠結構性增長的股票,以及受惠政策支持的板塊,作為核心投資策略。

看好新能源相關股份

他看好體育用品股及汽車股這一類高質素的非必需消費品股,人工智能、5G通訊、自動化製造、半導體及軟件等高科技產業也被看好。另外,新能源生產、新能源車零件,以及新能源汽車製造等與環境保護政策相關的股份,亦可看高一線。

投資策略方面,薛永輝認為可適時於投資組合內,加入需求不易受到經濟影響,而且可以有效將成本轉移給客戶的個別必需消費品公司,包括啤酒、白酒及乳製品等。由於市場對內房負面看法略有好轉,國有企業的內房股也可適時增持。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