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林昆佑(左)在洽談業務。受訪者供圖

也許因為業務出身,林昆佑非常「自來熟」,即便是與客戶初次見面,他都會這樣自我介紹,「雖然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但是我們應該早就在康師傅的香菇燉雞麵,或者是在海底撈、老鄉雞、西貝莜面村、撈王有過接觸。」林昆佑這樣說的原因,是因為上述幾個餐飲企業,都選用由林昆佑公司所生產的菌菇。

1992年,林昆佑的父親和叔伯跟隨台商西進的步伐,先後在福建、河南、山東從事菌菇種植和加工貿易,成為最早「登陸」的台企之一。林昆佑說,當時大陸的菌菇種植方法比較傳統,種出來的菌菇品質不一,難以達到出口要求。而廣運農業帶來了先進的菌菇種植方式和管理經驗,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相繼建起了1,100餘畝自有農場,帶動4,000餘名農民一起種植菌菇,主要出口美國、加拿大等地大型商超,產品一度供不應求。

2012年,在隨父遷居大陸第十五個年頭,林昆佑大學畢業了。但與此同時,隨着大陸的經濟發展,市場環境也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金融海嘯的衝擊,使大量出口企業面臨巨大衝擊,國家積極鼓勵出口轉內銷。

駕車兩小時送貨 只為千元首單

林昆佑說,內外銷的運作模式與規則不同,脫離了代理商的環節,所有市場需要自己一步步摸索建立,剛起步時非常艱難。林昆佑需不斷拜訪客戶和參加展會,「經常是我一個人拉着裝滿冷凍菌菇樣品的沉重皮箱,走在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大街小巷,一家家拜訪客戶,又一次次被無情地拒絕。」他清楚地記得,自己賣出的第一單「七朵好菇」是在一次展銷會上,5箱貨價值不到1,000元(人民幣,下同),但足以令他興奮不已,親自開車兩個多小時送貨到南京。

還有一次,在一個下雨天,林昆佑拜訪一家餐飲連鎖店時,又一次被店員無情地拒絕。心有不甘的他以用餐為由留在店中,鄭重其事地點起了餐。終於被林昆佑的執着打動了店家,並將林昆佑帶來的樣品送到廚房,炒熟後現場試吃。與這家餐飲連鎖企業的客戶關係從此建立。而這家連鎖企業也成為林昆佑長期大客戶,每年都為公司貢獻大量訂單。

林昆佑憑着這樣的努力先後與海底撈、老鄉雞、西貝莜村、康師傅、統一企業、上海人家、撈王等20多家知名品牌食品餐飲企業達成長期合作,大陸新零售標杆企業盒馬鮮生也主動伸出「橄欖枝」,邀約入駐。這也成為他每次與客戶進行自我介紹時最大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