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內地上半年進出口增9.4%

2022-07-14 04:42:59 要聞
◆7月13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9.8萬億元人民幣。圖為江西贛州國際陸港。 中新社

上月出口增速加快至22% 大幅高於市場預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海關總署13日發布外貿成績單,上半年中國外貿頂住國內外多重壓力實現超預期增長。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9.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大增13.2%,進口同比增長4.8%,6月當月出口同比增速更進一步加快至22%,大幅高於市場預期。

今年上半年,外貿增速在4月受疫情影響到達低點後,5、6月明顯回升。5月進出口同比增長9.5%,反彈超出預期,6月當月進出口同比增速進一步加快至14.3%,創今年單月以來新高。其中,出口同比增速大幅加快6.7個百分點至22%,進口增速提升2個百分點至4.8%,當月實現貿易順差6,501.1億元,較5月增加1,472.2億元。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1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外貿進出口展現出較強的韌性,一季度平穩開局,5、6月迅速扭轉了4月份增速下滑的趨勢,為全年外貿保穩提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海6月進出口恢復正增長

「5月份以來,隨着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各項穩增長政策效應逐漸顯現,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特別是長三角等地區進出口快速恢復,帶動全國外貿整體增速明顯回升。」李魁文引述數據指,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上海,6月進出口已恢復正增長,當月同比增長9.6%、環比增長35.6%。

作為中國外貿「頂樑柱」,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出現了局部疫情,進出口一度下滑,致中國外貿整體低迷。但隨着疫情得到控制,這些外貿重鎮進出口很快由負轉正、恢復向好,在展現地方外貿發展強大韌性的同時,也有力保住了全國外貿穩定增長的基本盤。

專家:外貿「彈簧效應」不及預期

據官方數據,5月,長三角、珠三角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4.8%、2.8%,6月增速進一步回升到14.9%、6.4%。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外貿發展存在「彈簧效應」,干擾因素解除後反彈力度越大。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進出口近期大幅反彈正是「彈簧效應」的體現。 但他同時也提醒說,此次外貿「彈簧效應」力度不及預期,原因在於受俄烏衝突影響,歐洲經濟陷入多重困境,中歐班列運行也受到干擾,導致中歐貿易增速相比一季度有所下滑。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認為,6月出口超預期,主要原因是在疫情緩和與穩外貿政策集中發力下,外貿港口物流進一步打通,前期積壓訂單繼續集中出運;同時海外高通脹繼續也推高出口額增速。

下半年外貿面臨三大挑戰

展望下半年外貿形勢,王青認為,當前全球經濟明顯減速,歐美加息可能一定程度抑制高通脹,加之去年下半年出口基數明顯偏高,由此在5月和6月出口高增長之後,伴隨前期疫情期間積壓訂單基本出運完畢,預計從7月開始,內地出口額增速將轉入一個逐步回落過程,甚至不排除年內個別月份出現同比負增長的可能。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亦指出,下半年外貿面臨三大挑戰,包括歐美經濟可能因俄烏衝突長期持續陷入衰退,外需或將萎縮;疫情有可能捲土重來;來自越南等周邊國家的激烈競爭。外貿需加快轉型升級,打造一批包括新能源汽車出口等新增長點,以抵禦外部衝擊。

李魁文在發布會則強調,儘管還存在着一些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但內地生產需求逐步恢復向好,企業快速復工達產,下半年進出口還會保持穩定增長。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