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下稱「南海海洋所」)17日透露,由南海海洋所牽頭的「洋際相互作用對太平洋海洋災害的影響及其機理」重大項目近日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立項,這是南海海洋所承擔的第二項基金委重大項目。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6」綜合科學考察船。(方俊明攝)

據介紹,該項目由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春在研究員負責,聯合復旦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共五家單位共同承擔。

增強中國應對海洋災害的能力

該項目立足於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針對嚴重影響中國的太平洋海洋災害事件(極端厄爾尼諾-南方濤動、颱風和風暴潮、海洋熱浪),從全球視角以洋際相互作用為切入點,旨在揭示洋際相互作用對太平洋海洋災害的影響機理,闡明洋際相互作用對太平洋海洋災害可預測性的影響,發展太平洋海洋災害的遙感監測和模式預報系統,預估海洋災害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變化。

該項目的開展,能夠豐富和完善洋際相互作用機制理論,提升海洋災害的預測水平,從而增強中國應對海洋災害的能力。

為建設「海洋強國」國家戰略服務

該項目負責人王春在介紹說:「全球大洋與大洋之間並不是獨立的,而是存在多種複雜的非線性的洋際相互作用過程,涉及海洋科學、大氣科學、遙感科學等多個學科。當今科學界正逐漸認識到全球大洋間跨洋盆相互作用是氣候變化的源動力,因此大洋間相互作用也成為了目前地球科學研究領域中的前沿和熱點。太平洋海洋災害對中國有嚴重的影響,從洋際相互作用出發研究太平洋海洋災害,可以提升對太平洋海洋災害活動規律的理解,從而為建設海洋強國國家戰略服務。」

「實驗6」綜合科學考察船科考隊隊員。(方俊明攝)

據了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項目負責人王春在是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專家,主要從事海洋-大氣相互作用、氣候變化、海洋對極端天氣氣候和海洋災害影響的研究,並取得豐富的創新學術成果;入選ESI地球科學領域Top1%高引用科學家,英國路透社氣候變化領域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0位科學家。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