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香港各界青年學習中央領導講話精神座談會在港舉行,來自不同界別青年在會上發言。他們紛紛表示,要深入了解祖國內地的發展,培養青年的愛國情懷。

東華三院辛丑年董事局主席譚鎮國認為,要加強法治教育、國安教育,培養推動國民教育的領導、實踐國民教育的優秀教師,設計國情教育流動教室,加強港青年對大灣區人文色彩的喜愛,提升港人大灣區升學的教育配套。
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主席張澤松指出,要注重培訓教師,開闊視野。他說,現時本港學生對工科興趣不大,特區政府要支持優秀科學人才進入學校傳道授業,加強本港創科力量。
培僑中學校長伍煥傑表示,學校多年堅持推出體驗式愛國課程,通過封閉式軍訓、農耕體驗營、大灣區不同城市考察等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校長文詩詠說,學校通過組織教師赴內地考察,學生周一唱國歌、升國旗,參加少年警訊等,加強身份認同。
優才書院小學部校長聶敏指出,自編教材設立中國歷史和文化科,供小四以上學生學習,成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廣受好評。他認為,要多組織師生到內地實地參觀交流,不讓他們被香港部分傳媒發放的錯誤資訊誤導一生。
教聯會副主席、培僑中學教師穆家駿建議,將面向前線教師的國情班培訓制度化,注重教師職前、在職培訓,讓他們深入了解祖國內地的發展。
宏信書院總校長助理李曉迎認為,政府要定下課程目標,把國家利益和學校、自身利益等結合。愛國主義教育不能一刀切,一般學校、歷史名校、新興學校情況各異,要依據現實推進。
鳳凰衛視新聞副總監黃芷淵說,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不能硬推,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制定好短中長期目標規劃。
啟文幼稚園行政管理主任呂燕華指出,幼稚園需要愛國主義教育,從娃娃抓起,埋下愛國種子。從認識國歌、國旗、節慶出席升旗儀式、參加學校升旗隊等開始,由淺及深理解國家概念。
科大環球商業學系大四學生朱文熙說,不少港青年認識不足、信心不足、準備不足。要強化中國歷史教育的重要性,完善粵港澳互聯互通便利展開青年管培生項目,讓他們在不同城市有更多體驗。
中大全球研究學系大二學生盧明傑認為,香港現時愛國主義缺失,本地學生對內地認識有較嚴重偏差。通過規範學校教材、社會教育、兩地交流等,有助讓港青年切實感受到祖國並不那麼遙遠。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