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李昌鴻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5日在北京開幕,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海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員洪為民提交了「疫苗通行證建議」。在國家支持下,香港已經有科興等疫苗給市民接種,相信在愈來愈多市民接種有效疫苗的情況下,將會有助形成群體免疫,助社會經濟生活重回正軌。他建議可以參考歐洲多國設立類似「疫苗護照」,如果能夠實施「疫苗通關通行證」,相信有助恢復香港與內地的日常經貿及社會民生的正常交流。

倡中央支持設立兩地認可的「疫苗通關通行證」
洪為民表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不單令到香港經濟民生持續遭受嚴重衝擊,也令到不少中港家庭因為 14 至 21 天隔離緣故,被逼需要長期分隔兩地,無法團聚。也令因為經濟原因往返內地工作的港人,無法像以往般即日往返,就算港區政協委員去內地處理公務,也無法豁免隔離,大大影響香港與內地的交流,甚至影響到是大灣區的一體化發展。醫學界認為,要在社區達到群體免疫,至少需要有七成或以上市民接種疫苗。然而,根據調查,香港只有不過半數的市民願意接種疫苗的人數,如何爭取七成以上市民接種疫苗,是特區政府面對的巨大挑戰,影響管治威信。
洪為民建議中央有關部委支持設立香港與內地認可的「疫苗通關通行證」,給予接種國產疫苗以及國家認可的其他地區生產的疫苗並持有病毒檢測陰性報告的港人,豁免進入內地檢疫隔離的便利。相信會為港人帶來更多接種疫苗的誘因,為逐步重啟兩地人流通關創造更有利的條件,不單體現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和關顧,也有助重振經濟、惠及民生,相信對大灣區 2021 年後發展有利。
他表示,為了增加市民接種率,特區政府在加強宣傳解說工作外,更需要為港人接種提供有足夠吸引力的誘因及便利。疫情爆發前,香港與內地平均每日有60 多萬人次往來,如能為這群疫苗接種者提供免受檢疫隔離的通關便利,有助大大提升港人的疫苗接種率。參考歐洲多個國家已經設立類似「疫苗護照」的案例,設立「疫苗通關通行證」,為已接種有效疫苗並持有病毒檢測陰性報告的人士,可以豁免檢疫隔離,將有助吸引大量市民接種疫苗,為日後通關建立堅實的基礎。建議中央有關部委研究設立兩地認可的「疫苗通關通行證」,香港市民只要接種國產疫苗以及國家認可的其他國家生產的疫苗並持有病毒檢測陰性報告,就可以得到豁免檢疫隔離的便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