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范丁 梁建楓攜下一代破繭而出

2020-12-05 04:32:16 副刊
■「傳承愛樂」成立音樂會中譚允靜和樂團演奏薩拉沙替的《卡門幻想曲》。 傳承愛樂提供

疫下香港樂壇誕生兩股生力軍

早前疫下重開的香港音樂舞台,11月先後迎來兩股樂壇生力軍的誕生。

首先登場的是在沙田大會堂梁建楓指揮舉行成立音樂會的香港青年樂團,然後是之後由范丁指揮,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成立音樂會的「傳承愛樂」。這兩個新生樂團的藝術舵手都是「拉而優則指」的香港樂壇活躍人物。梁建楓是香港管弦樂團現任第一副首席,亦是香港理工大學管弦樂團的藝術總監、香港拔萃女書院藝術總監;范丁更是香港管弦樂團職業化的創團成員,曾任副團長、代團長,和第二小提琴首席,多年前自「港樂」退休,現為越南西貢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這兩位「港樂」同袍不約而同地成立目的背景不同的新樂團,卻是今年疫情下醞釀出來的成果。 文:周凡夫

學界音樂精英新空間

香港青年樂團可說是為香港學界精英樂手打造更大的新空間的樂團。香港有為數不少的青少年樂團,不少學校樂團更是水準驕人,可惜成員均為學校同學,在外公演的機會亦不多。香港青年樂團目標就是匯集來自香港多間學校的音樂尖子,藉着多元化的訓練及演出,為希望走上音樂專業發展的年輕人提供專業的培訓。

梁建楓在場刊的音樂總監獻詞中有這樣一段話﹕「這場音樂會改期了三次;兩次是因為疫情嚴峻而場館關閉,一次是因為我被認定為與確診者緊密接觸,而需要隔離。雖然如此,俗話說好事多磨,香港青年樂團的成立首演,就在2020年最艱難的時刻中,破繭而出,或許就為經歷了重重的困難和磨練,更突顯了香港青年樂團的每位團員,對音樂的熱愛和執着。在這股龐大的凝聚力之下,他們所綻放的能量,是前所未見的。」確實,當晚整個樂團約六十位團員的擴大雙管編制,演出時人人全都佩戴着口罩(吹管手則以隔板距隔),仍能感受得到人人無比投入的熱切之心,這其實亦與這場音樂會的節目設計有點關係。

開場的《艾格蒙特》序曲和壓軸《英雄》交響曲,非僅是配合貝多芬250周年,更重要是這兩首樂曲都具有樂聖奮發爭戰的精神與力量,和提升樂團合奏能力的作用,特別是四個樂章長達45分鐘的《英雄》,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高度專注力的考驗。

兩位新秀夠穩重

其實,樂團成員來自不同學校,疫情下的排練亦多少有影響,作為指揮的梁建楓難免會有壓力,但音樂會開始後便漸入佳境,特別是兩首只選奏第一樂章的協奏曲,由十四歲的郭品諄擔任獨奏的布魯赫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和二十歲的曾文弢擔任獨奏的德伏扎克大提琴協奏曲,兩位「新秀」顯然已身經百戰,壓場感十足,且能全無壓力很穩重地將全個樂章處理得充滿說服力。四個樂章的《英雄》交響曲,較開場的《艾格蒙特》序曲,無論內容,還是音樂,樂隊都能奏出足夠的能量感染力。特別是《英雄》長達十多分鐘的終章,梁建楓在奏完第三個樂章諧謔曲後作了較長的停頓,好讓大家喘喘氣再「發力」,果然收到了效果。

這場具有歷史意義的成立音樂會的場刊,厚達六十多頁,用紙、印刷都極考究,多達十頁的題辭(兩篇)、獻辭(八篇),除了是各方祝願,更見樂團在社會上爭取得到的強大支持;但場刊的設計,特別是中文的樂曲解說,卻很不規範,樂曲解說的中文更堪作反面教材示範。看來樂團全力關注音樂,忽略了文字對樂團發展是同樣重要的啊!場刊中未印上音樂會日期,或許是對能否如期舉行欠信心,但場地亦沒有,難道同樣是怕疫襲沙田大會堂嗎?這本富有紀念意義的場刊便多了添了一點「花絮」了。

職業樂手的職業樂團

稍後舉行成立音樂會的「傳承愛樂」,就更是因為疫情下范丁及眾多青年樂手「困處」香港觸發醞釀,在香港傳承基金會等眾多社會組織支持下組成的新樂團。這個新樂團卻有不同的「願景」與「使命」,在成立音樂會場刊中便很清楚地宣示﹕「以香港本地青年職業樂手為骨幹的管弦樂團。匯聚香港古典音樂的精英。以『音樂為本,傳承文化,扎根香港,放眼世界』為願景,與大灣區及各地主要音樂單位緊密合作,將香港音樂力量呈獻到世界舞台。」

作為樂團藝術總監的范丁,在場刊中所寫的一番話更為感性﹕「過去這一段日子,特別是不能舉辦音樂會的這段時間裏,我從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音樂是我們的希望。……沒有人比我更了解成為一個職業樂手所要經歷的艱辛與磨練:沒有童年、中學時期就要面臨人生中重要的決定—攻讀音樂、過五關斬六將,努力奮鬥二十年從音樂學院畢業,等待着的卻是充滿徬徨的未來,畢竟能夠進入職業樂團的機會微乎其微。創立傳承愛樂,我衷心希望為香港志同道合、對古典音樂充滿熱誠的青年樂手開拓更多帶來收入的演出機會,讓我們盡情享受演奏與分享音樂的滿足感!」

傳承愛樂三代齊攜手

在此願景和使命的前提下,這場音樂會的節目設計,可以說是香港樂壇三代人攜手的演出,亦突顯樂團名字「傳承」之意。單是在香港管弦樂團已有38年職業樂團經驗的大旗手范丁是第一代,當晚擔任獨奏的鄭智元和譚允靜則已是第二、第三代的傳承人了。鄭智元2011年入選香港電台「樂壇新秀」嶄露頭角,五年後獲法國三大樂團之一的土魯斯國家交響樂團聘為雙簧管首席,成為法國樂壇唯一外籍雙簧管首席,這場音樂會前一天剛在LCSD「大會堂樂萃」系列中舉行了一場獨奏會。這場音樂會在樂團無比信心地演奏完格林卡有如「高鐵速度」般的《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後,他隨即登場與樂團演奏了莫扎特的C大調雙簧管協奏曲,奏來可說揮灑自如,全無壓力,長約二十分鐘的三個樂章從流暢如歌的前兩個樂章,到輕快富有活力的終章,最後以簡短的華彩再展耀一下迷人的雙簧管樂音結束,讓人聽得無比舒暢。

接着年僅十五歲的初生之犢譚允靜,在樂團伴奏下演奏了薩拉沙替的《卡門幻想曲》,樂曲雖不長,但十多分鐘幾乎全是各種炫技性的樂段,小妮子奏來全無半點壓力,流暢揮灑地一氣呵成奏完全曲,見出早已身經百戰。對范丁與樂團而言,最大挑戰當然是下半場幾近四十分鐘的貝多芬第七交響曲,四個樂章中有三個快板樂章,抗爭性的能量感雖沒有《命運》、《英雄》那樣強烈,但全曲卻爆發着狂舞的歡樂氣氛,這便成為送給大家滿載激勵鼓舞的抗疫禮物了。

海闊憑魚躍

「傳承愛樂」清晰地將活動範圍指向大灣區,在當下疫情仍未知何日才能過去,樂團外遊仍遙遙無期的情況下,會否考慮將成立音樂會的現場錄影安排放到內地的平台上播放,作為「進軍大灣區」的先鋒呢?其實,梁建楓亦是「深圳-台灣-香港-澳門青年文化交流藝術季」的節目總策劃,在他培訓下的香港青年樂團,看來日後不僅大灣區,甚至兩岸四地都會成為此一新生青年樂團的「練軍舞台」呢!現在因為第四波疫情,音樂會演出又正面對新一波的停演。但願疫情快過,讓這兩股在疫下成立的香港樂壇新力量能有更廣闊的發揮天地!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