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嚴鍇華)新選舉制度下的立法會選舉和以往有何不同?從事影視行業的31歲選民游軍浩以往曾多次參與選舉投票,他說,與以往的立法會選舉相比,今屆選舉氣氛變得更和諧。「過去候選人很少圍繞政綱展開理性討論,更多是憑個人偏好互相攻擊,甚至出現人身攻擊,投票也變得不夠理性,但今年選舉不一樣,大家更關心『要做什麼』、『怎麼落地』,聚焦實際問題,這種理性比拚政綱的氛圍很好,也很重要。」
大量市民投票能反映社會整體傾向
游軍浩年滿18歲時已登記成為選民,至今已有13年。游軍浩反駁外界所謂「投票沒有意義」的說法,「我大學讀的是統計學,從統計學角度來看,單一個人的投票或許無法改變結果,但當大量市民參與投票時,最終結果就能反映社會大眾的整體傾向,這正是投票的意義所在。」
他直言:「投票幾乎和選擇自己的職業生涯一樣重要,因為選舉結果關係到未來幾年香港的發展方向和民生政策走向。」
游軍浩認為,立法會議員必須懂得聆聽民意,因為議員代表着廣大市民,只有認真傾聽市民的聲音,才能推動政策改善經濟民生,真正為市民謀福祉,讓大家的生活愈來愈好。可是過去反對派在議會內拉布,經常導致會議無法正常進行,浪費大量時間。
他說,現行的立法會選舉制度非常不錯,既有不同功能界別的代表,也有民選代表,能夠反映社會不同群體的聲音,這有利於行政與立法的良性互動。「最理想的議會狀態是『和而不同』,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發表不同觀點,並將這些觀點作為政策參考。」
游軍浩表示,他會履行公民責任去投票,還會動員身邊家人朋友一起投票,「我會借機和他們討論選舉相關話題,譬如街上出現宣傳選舉的資訊時,我會和朋友一起看,聊一聊各項政策的優劣,然後鼓勵他們通過投票表達自己的想法。」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