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如何加強香港金融市場活力,並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及創新企業來港投資發展?
DE1號候選人林哲玄:香港經濟自由度全球第一、金融中心排名第三,2025年IPO的數量及金額均居世界首位。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獨特地位,以及簡單稅制、資金與貨幣自由流動等優勢。北部都會區與大灣區聚焦的高新科技、生命科技產業,對全球投資者具強大吸引力。多間國際藥物及醫療儀器公司已與醫管局簽約在港科研,加上大灣區的臨床科研中心與數據中心,能推動科研落地與資金進出,進一步吸引國際資本、創科企業及人才。
DE2號候選人梁禮賢:人才、資金及科技是產業成功的三個關鍵元素。除探討香港金融優勢及特區政府推動發展創科的工作外,應聚焦為何產業和資金仍未能順利落戶。人才方面,香港已具備高水平人才,惟數量仍需進一步保障;資金方面,政府需透過稅務優惠吸引資金落地。此外,大灣區具有基地優勢,其科研及資金流動上的優勢能夠助力香港,應進一步加快藥物、器械審批流程,並提供多項優惠政策。政府、科技人員與大學共同努力,推動產業發展。
Q2:香港人口進一步老齡化,應如何推動銀髮產業發展,並鼓勵科技應用,以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
DE1號候選人林哲玄:長者有經濟能力提升生活質素,應從健康、旅遊、日常生活入手構建長者友好社會。面對出生率低、年輕人不足的問題,主張發展智慧醫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協助照顧長者,建議將醫健通打造成兼容各類醫療、監測系統的運作平台。此外,長者醫療券讓長者可選擇返回內地安老,並解決就醫顧慮,希望銀髮經濟發展能讓長者擁有更活潑的生活。
DE2號候選人梁禮賢:應分為照顧長者及發展銀髮經濟兩方面推進。無論是為長者提供服務還是發展銀髮經濟,都應基於對長者的尊重。香港的安老服務形勢相當嚴峻,推動社區和居家照顧是大方向,尤其是護理和職業治療服務,能夠幫助長者居家安全護理。此外,應發展遠端醫療等技術,更好監測長者的生活和健康需求。同時加強大灣區合作,彌補香港醫療成本高的劣勢。
Q3:在職業專才教育方面,特區政府應採取什麼措施,提升社會對其接受度,並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和發展機會?
DE1號候選人林哲玄:職專教育涵蓋護理員、牙科專業人員、配藥員等,可見其前景廣闊,而且地位可不斷提升,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但必須確保學員畢業後能順利找到工作,需加強行業與教育的協調,做好就業對接。同時,搭建晉升階梯,例如讓優秀牙科治療師考入牙科學院,提升年輕人參與意願與社會接受度。
DE2號候選人梁禮賢:很多年輕人一開始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透過職專教育選擇了專業,最終成為業界的註冊專業人士。醫衞界之前有不少人士就是這樣晉升。除現有項目外,其他領域也可參考這種模式,讓年輕人邊工作邊學習。至於政府如何配合,需視乎具體科目和職業的需求,同時與業界、協會加強溝通,避免浪費資源。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千尋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