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專家解讀】解碼平安中國:四管齊下奏效

2025-11-17 04:45:03 內地

「中國能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核心在於以平安中國建設為載體,構建了一套系統完備、多元協同、科技賦能的社會治理體系。」九三學社中央法律委委員黎學寧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從基層實踐到頂層設計,從專項整治到長效機制,平安中國建設通過多元協同、精準發力、科技賦能、法治護航,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治理之路,而這正是中國保持長期安全穩定的核心密碼。

黎學寧表示,平安中國建設的關鍵在於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治理格局,從中央社會工作部統籌推進基層治理,到省市縣三級協調機制落地,執政黨的組織覆蓋延伸至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新興領域,確保治理方向不偏、力度不減。同時,摒棄單一管控思維,推動「社會管理」向「社會治理」轉型。

其次,是源頭治理和精準施策,破解安全核心的難題。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治理效能的核心在於將「救火式」處置前置,轉向事前預防。在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重拳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槍爆犯罪等突出問題的同時,深化專項治理,如依法治理醉駕等舉措,精準回應民生關切。與此同時,還通過「每月一題」「未訴先辦」等機制,用精準服務化解潛在風險。

「第三,是科技賦能和法治保障,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黎學寧說,中國將平安中國建設數字化,用算力換人力提升防控效能,同時以法治劃定治理邊界。法治既能懲治犯罪,又能為社會秩序提供穩定預期。而智能治理與法治保障相輔相成,能夠讓安全防線更堅固、治理更高效。

「第四則是民生導向和全民參與,凝聚治理的最大合力。」在他看來,平安中國建設始終以人民為中心,通過暢通參與渠道,讓「人人有責、人人盡責」成為社會共識。而這種全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既守護了中國人的安寧生活,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華,用實際行動認可中國的安全環境。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