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當前,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正熱烈進行。本屆全國運動會不僅是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體育盛會,更是「一國兩制」在體育領域的創新實踐、生動體現,為大灣區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融合發展積累寶貴經驗,並向世界展示了這一世界級灣區的風采與魅力。
自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以來,大灣區在經濟增長、科技創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國家主席習近平不久前在廣東考察時特別提出,要錨定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同心協力,穩紮穩打,努力實現重點突破、全面推進。
協同發力 檢驗合作效能
中央明確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在這樣的背景下,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第十五屆全運會,既是全運會辦賽史上的創新,也是「一國兩制」在體育領域的生動體現,彰顯了國家對大灣區協同發展的堅定支持。與此同時,也為縱深推進大灣區建設、提升大灣區融合水平,以及香港如何以己之長參與國家盛事提供新思路和實踐樣本。
在賽事籌備和舉辦過程中,香港與廣東、澳門密切協作,通過資源共享、機制創新和文化融合,建立起「優勢互補、協同發力」的合作機制,為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寶貴實踐經驗。這包括跨境賽事無感通關、訓練資源互通,和三地共享氣象數據、無人機航拍等資源,以及救護車、志願者等保障無縫銜接等 。
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香港憑藉國際化視野、專業化服務、創新科技應用和多元文化背景,為本屆全運會注入獨特魅力。比如,全運會中,香港科技團隊通過智能場館、低碳出行、跨境通關等創新技術,展現了在環保、效率提升及大灣區科技合作中的貢獻。據統計,十五運會約四成核心技術源自香港。其研發源頭在香港、應用市場在內地的科技成果,見證粵港澳三地科創深入融合發展。
深化合作 服務國家大局
在十五運會基礎上,粵港澳三地未來可望致力於構建大灣區盛事活動協同長效機制。包括設立由三地政府、商界和專業機構共同參與的協調委員會,統籌規劃大型活動安排,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這種機制化合作不僅能提升盛事活動效益,更將為香港與內地建立全方位常態化合作機制探索新路徑。
同時,香港應積極推動「盛事+」融合發展模式,通過「盛事+產業」、「盛事+文化」、「盛事+創新」等多元形式,將盛事活動打造成為促進香港與內地全方位融合的重要平台。在這一過程中,香港既能注入國際元素,也可與灣區兄弟城市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灣區品牌,在服務灣區建設中實現自身產業升級。
站在「十五五」規劃的新起點,香港應以更開闊的視野審視盛事活動的戰略價值。明年將在深圳舉辦的APEC峰會,為香港提供了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提升自身能級的重大機遇。香港應積極爭取參與,通過舉辦配套活動、提供專業服務、分享國際經驗等方式貢獻力量,並與灣區其他城市聯合開展包括招商引資和旅遊推介在內的多項活動,共同向國際社會展示大灣區的發展潛力,整體提升大灣區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這種深度參與不僅能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更能在服務國家需求中發現新的發展空間。藉此,香港可實現從「國家發展受益者」向「國家發展貢獻者」的角色升華,在更深層次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