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行業分析】中國消費增長的潛力與路徑

2025-11-17 04:04:34 財經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程實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在以提振消費為重點全方位擴大內需的框架下,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因此,釐清中國消費規模增長的潛在路徑,對當前宏觀政策導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若能通過「提高消費傾向、重構消費結構、激活消費群體」三方面協同推進,未來5年理論上可新增約25.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消費規模。

一是邊際消費傾向的提升。根據2000年至2024年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我們估算出目前中國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在66%左右。近年來,尤其是疫情後財政補貼和轉移支付增強,邊際消費傾向出現回升趨勢。美國經驗說明,邊際消費傾向具有較強的政策響應性,提升其水平不僅具有可行性,而且可以通過有效制度設計加以實現。假設以當前中國居民邊際消費傾向(66%)為基準情景進行理論數值估算,那麼2025年至2029年累計居民消費規模為約230萬億元。若2025年至2029年間居民邊際消費傾向逐步提升至70%,則理論上可新增消費規模7.1萬億元;若可以提高至75%,則理論上累計消費規模可增加至245萬億元,較基準情景多出14.9萬億元,顯示出邊際消費傾向提升可以帶來的潛在內需增量。

二是服務消費的擴大。2024年,中國服務消費佔居民消費總額的比重為43%,顯著低於美國(69%)等發達經濟體的水平。近年來,隨著服務消費趨勢加強,服務類零售額同比增速明顯快於商品類,表明服務消費正成為消費擴容的重要方向。理論數值估算顯示,以當前43%的服務消費佔比為起點,若按照過去10年來的平均變化速度,服務消費佔比將在2029年提升至51%,那麽對應2025年至2029年累計消費規模約為230萬億元;若以較快的變化速率將服務消費佔比提升至53%或55%,則理論上可分別增加14.9萬億元與29.8萬億元,總體規模分別達到約245萬億元與260萬億元。這表明,推動文旅、健康、教育、養老、托育等服務類消費發展,不僅能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也具備顯著的增長乘數效應,或將是未來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

三是收入分布差異的縮小。從城鄉結構來看,根據2000年至2024年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我們計算出農村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高達86%,顯著高於城鎮居民的55%。這說明農村居民在獲得新增收入後的消費意願更強。理論上,若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為基準情形,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將保持在8%左右,5年累計消費規模將達到近58萬億元。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長率提高至10%、12%,則將分別帶來3.5萬億元與7.2萬億元的消費增量。

基於以上分析,全面提升中國消費水平與結構質量,可從以下幾方面協同發力。第一,大力發展服務消費,激發結構動能。支持服務業供給側改革,重點在教育、醫療、文旅、養老、託育等領域加快優質服務資源布局,激發新型服務消費場景。第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居民安全感。加快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步伐,擴大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障覆蓋面,推進長期護理保險等制度建設,降低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提升對未來收入的預期穩定性,從而釋放當期消費意願。第三,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升消費基礎。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增強其消費能力與信心,推動整體邊際消費傾向穩步上升。第四,強化農村消費支持政策,釋放下沉市場潛力。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進一步鼓起農民「錢袋子」,增強農村居民收入預期和消費能力。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