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戲曲視窗】麥惠文談八和粵劇學院

2025-11-16 04:07:50 副刊

近日在網上看到一篇介紹著名粵樂家麥惠文的文字資料,說︰「據粵劇學者葉世雄及湛黎淑貞指出,麥惠文對香港粵劇的影響在於其首先使用以介乎中央C及升C之間的『C20』音調(即電子調音器中的比中央C高音兩格的音調)作粵劇音樂定弦(粵語俗稱『線口』),自2000年起『C20』音調乃逐漸為樂師使用,成為香港粵劇及粵曲中具標誌性的定弦。」有關麥惠文師傅開創以「C20」定弦一事,是他本人口述,在他的著作《麥惠文粵曲講義:傳統板腔及經典曲目研習》一書也有記載。這裏要補充說明為何以「C20」定弦是「香港粵劇及粵曲中具標誌性的定弦」,因為內地的粵劇主要採用西樂的配器及和弦作伴奏,和弦一般是依據鋼琴的十二平均律編寫。如果香港的粵曲拍和將來也走內地的一套,「C20」定弦可能變成絕響。另外,我要澄清本人不是粵劇學者,是為了主持電台戲曲節目而涉獵相關資料;亦因此之故,才沒有加入粵劇學者協會。

《麥惠文粵曲講義:傳統板腔及經典曲目研習》一書的圖文說明是由我撰寫,為了解圖中人物、背景,曾花了半天到麥惠文的府邸請教。聽他講解,就像上了一堂香港粵劇史課,其中最深印象是他對八和粵劇學院的感情。

根據香港八和會館網頁的資料,該會在1979年開始構思創辦正規粵劇演員培訓課程,在傳統的「師徒傳藝」外,另闢新徑,讓有志學藝的人才,接受系統式的訓練。麥惠文憶述當時報名者非常踴躍,八和粵劇學院只取錄了部分學員。有見及此,籌委之一梁漢威遂成立漢風粵劇學院,吸納未能成功考入八和粵劇學院的報名人士。查八和粵劇學院於1980年1月開學,漢風粵劇學院在同年成立,麥師傅的說法不無道理。

另外,在麥師傅給我眾多相片裏,有一幅是他和八和前主席黃炎、李香琴和任大勳的合照。麥師傅記得這幅照片是在八和粵劇學院前拍攝,最有趣的是照片上方是一幅以英文書寫的香港八和會館橫匾。談起李香琴,她為了讓八和學院的學員有實習的機會,組織了鳳翔鴻劇團,自己只演壓軸的一場,其餘場口由學員擔綱;我訪問第一、二屆學員,無不對她心存感激。這是香港八和會館網頁未有記載的,在此補上一筆,作為我對前輩的懷念。 ●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