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港產ArtTech閃耀國際】藝術科技作品《異·地》亮相威尼斯 | 藉由科技,回到舞蹈本身

2025-11-16 04:04:08 副刊
《異。地》中的舞者在濃稠的黑中顯現。相片:Ravi Deepres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尉瑋)在威尼斯現場觀看《異·地》時,記者心中充滿好奇:既然科技已經能夠如此精細地模擬真實的人體,為何還要花大力氣去排練,然後將真實的肉體「投射」到裝置中,而不是藉由仿真的CG影像進行電腦編舞?

事實上,近年來,藝術作品藉由VR、AR等科技的運用,不乏讓人眼花繚亂的場景再塑,觀眾可以投身任何虛擬場景中,所謂沉浸感與「栩栩如生」,幾乎已是陳詞濫調。但《異·地》仍讓人覺得微妙,那源自某種矛盾感:使用前沿的精密科技,卻仍執拗地保留與呈現舞者的肉身(以無比細緻的影像)。

在環形的細小空間中,觀眾自由地從各個角度觀摩、窺探,於是可以無限近地靠近舞者的身體,毛孔、皮膚、肌肉、呼吸、眼神,動、靜、能量的聚散,盡在眼前。Wayne好似是要透過科技,將觀眾反推到起點——身體如聖殿,這裏才是藝術開始的地方。於是,那些太空穿越、粒子聚散、復古飛船隧道、Star Trek般的時空跳躍,甚至是令人驚異的倒掛的舞者,都是技術新奇的試探,是對情意結的回訪,是忍不住調皮的玩樂,但都只是表層的糖衣;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結尾在層層疊疊如金色的霞光,又如復古迪斯高舞廳的炫目燈光中,漸行漸遠的舞者突然回身的遠望。那一眼,極盡華麗,卻幾乎流露出某種哀傷,如同一個時代的註腳。至此,這個前沿作品才真正回到人文的哲學層面,展露了真身。

「若說我們有什麼值得分享的成就,那就是這件作品始終着重的是舞蹈本身。」Wayne說,《異·地》不想打造炫技的數字標本,而是想展現具有真實生命力的藝術存在。這裏面既有令人驚嘆的科技潛能,亦有比他過去所有作品更為親密的「連結」——當舞者的身體以真實比例如此近地呈現在觀眾眼前時,那種衝擊會化作令人屏息的體驗。

「當被問及舞蹈的現場表演會否被取代時,我的答案永遠是否定的。」Wayne說,「這兩種創作本質不同,但可以並存。」他笑說,科技帶來最好的結果是,表演也許能夠走出劇院,而進入日常生活。「我甚至幻想在家裏也有這樣的設備,與其看電視,我可以一直這樣看舞蹈。我當然會繼續去劇院,但如果在家也能有這樣的體驗也很不錯。」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