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明
由特區政府舉辦的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連續展開。新選制下的選舉論壇,譁眾取寵、互相攻擊的選舉亂象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候選人提出建設性、貼地的政綱,為香港發展經濟民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言獻策。辯論環節亦是圍繞解決問題、為民謀福進行理性論政,候選人在論壇上比政綱比能力、充分競爭,亦堅持君子之爭,透過辯論求同存異、共促發展,彰顯優質民主。
新選制下選舉選賢任能、推動發展的本質得到充分體現。在選舉論壇上,候選人就土地房屋、人才教育、地區經濟、民生發展、推動創新科技、北都區建設以及香港如何加強與內地合作、鞏固國際化優勢等一系列議題提出政策主張,就香港更好發展提出真知灼見,為香港提升良政善治注入新思維、新動能,新活力。
氣氛熱烈又不失分寸
在辯論環節,候選人展開互動交流,氣氛熱烈,又不失分寸,充分體現新選制下良性競爭、建設優質民主的應有之義。
辯論始終圍繞政綱和政策進行深入而具建設性的探討,議題都是聚焦居民最關心的交通、文創、房屋、安老等核心議題,就破解各種阻礙發展的難點痛點各抒己見。縱然各候選人觀點不同,但都實事求是、和而不同地進行辯論,完全摒棄互相抹黑攻擊,不搞貶低對手、抬高自己,辯論只為釐清問題,而非意氣之爭。
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網站日前發表「港澳平」署名文章強調,大家希望看到,各位候選人及其團隊共同建立良好選舉文化。緊緊圍繞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促改革,圍繞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以政綱論高低、以能力決勝負、以形象爭認同。此次選舉論壇,候選人充分表達自己、展示自己、證明自己,並與選民共商共議,為家園建設凝聚共識,匯眾智、集眾力。候選人在選舉論壇的表現符合公眾期望,充分證明選舉充分競爭和含金量高。
廣大市民不會忘記,本港完善選舉制度之前的選舉,由於受西方選舉文化的影響,日益民粹化、極端化,選舉論壇淪為反中亂港勢力攻擊特區政府和愛國愛港力量的政治舞台,反中亂港政客以譁眾取寵的言行來博出位、吸選票,長期糾纏、炒作「真普選」等政治議題,搶佔選舉話語權,壓制愛國愛港力量發聲,完全偏離比政綱、比能力、比形象的正軌,選舉論壇變成候選人互相攻擊的「泥漿摔角」,對於建設香港、惠澤市民的政綱和建議,根本無人理會。每經一次選舉,香港就撕裂一次,選舉的後遺症不斷發酵,社會越來越激進化、碎片化,更加難以凝聚求和諧謀發展的共識,香港改善經濟民生長期寸步難行,如此不堪的選舉及選舉論壇,看似熱鬧、競爭激烈,實際上無論對香港民主政制還是經濟民生發展,都百害而無一利,是徹頭徹尾的劣質民主。
切合香港實情 獲得市民擁護
經歷了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重大轉折,香港社會各界、廣大市民深刻認識到,選舉的重要性不在於形式,選舉辯論環節是否激烈,並非衡量選舉成敗的唯一標準,最重要的是,選舉須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真正解決市民的「急難愁盼」,加速由治及興,為民謀福祉。
事實勝於雄辯。新選制下的選舉論壇,理性論政、充分競爭,是切合香港實情、獲得市民擁護的優質民主。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