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全運開幕式亮點紛呈 促進粵港澳文化共鳴

2025-11-13 16:55:12 來論

朱鼎健 全國政協委員

日前,第十五屆全運會開幕式盛大舉行,筆者有幸親臨現場觀演。當《圓夢未來》樂章在廣東奧體中心奏響,科技與人文交織的盛宴不僅展現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壯麗畫卷,更令人心潮澎湃、感慨萬千。這場盛會不僅是一次體育盛事的啟動環節,更是粵港澳三地文化根脈與未來願景的深情對話。

展現嶺南文化沉厚底蘊

「同根同源‧同心同緣‧同夢同圓」這三大篇章是整場開幕式的主要脈絡,將嶺南文化的千年積澱與前沿科技完美融合。5,000平方米的環形舞台上,水幕投影出醒獅騰躍的動態畫面,百名武術少年以棍擊水,漣漪如墨汁暈染,既呼應廣州「雨打芭蕉」的詩意,又以天然特效實現藝術與成本的平衡。我深深體會到,通過「古老樂器+現代科技」的碰撞,展現了中華文明從傳統走向創新的生命力。主火炬從南海1,522米深處可燃冰中採集的「源火」,由粵港澳三地運動員共同點燃,更彰顯了科技全運、綠色低碳的辦賽理念。這種古今對話的設計,不僅是一場視聽盛宴,更是大灣區創新精神的生動寫照。

在這場盛會中,香港藝人的表演尤為令人動容。我們熟悉的「阿姐」汪明荃一曲粵劇《彩雲追月》宛轉悠揚,傳達出對嶺南文化的堅守與深情。粵劇作為粵港澳共同的文化符號,在她的演繹下,不僅喚醒了三地人民的集體記憶,更向世界展示了香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敬意。

而陳小春、謝天華、錢嘉樂、林曉峰組成的「黃金兄弟」,以一身白色中山裝演唱《海闊天空》。當「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的旋律響起,全場觀眾齊聲跟唱。這首歌不僅是港樂黃金時代的代表,更承載着粵港澳同胞共同的情感密碼:它唱出了三地人民對自由與夢想的執着,也呼應了大灣區「同心同圓」的主題。這首歌,陪伴着我們經歷了香港的變遷,也從流行曲變成了文化符號。從1990年代至今,它見證了香港人的成長,如今又在灣區舞台上,成為連接三地情感的橋樑。

傳遞「同心圓」情感內核

壓軸登場的劉德華,以《中國人》點燃全場激情。他屹立舞台中央,身後是投影出的維多利亞港與珠江浪潮交融的畫面,歌聲中飽含着對民族身份的自豪與對灣區未來的期許。這一幕讓我不禁回想起香港回歸以來的風雨歷程:從漂泊到歸心,從共榮到共夢,文藝的力量始終是連接三地情感的橋樑。

特別要提到的是,這次開幕式的總監製劉偉強。作為香港電影的代表人物,他將港片的敘事張力與美學風格融入這場盛會。在演出後的交流中,他強調,我們要做的,不是簡單的節目拼盤,而是用港人熟悉的視覺語言,講述灣區故事。他正在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參與着這場偉大的國家敘事。

開幕式的每一個環節,從粵劇、舞獅到龍舟競渡,從《海闊天空》到《中國人》,都滲透着「同心圓」的哲學與情感內核。這些符號不僅是藝術表達,更是粵港澳共同體精神的象徵。在現場親身觀演的我,深切感受到這場開幕式對大灣區融合的推動意義。它通過文體盛事打破地域界限,讓三地民眾在文化共鳴中強化身份認同。當三地運動員共同點燃主火炬,當國旗在粵港澳同步升起,我看到的不僅是體育精神的昇華,更是「一國兩制」下灣區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