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光:培育國際環保人才 推動可持續發展
第二十屆國際環保博覽自10月28日起一連四天假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辦,本屆博覽以「綠色科技 引領零碳未來」為主題,匯聚來自13個國家及地區、約340家參展商,共同展示最新環保科技與可持續發展方案,為業界打造一個促進交流與合作的優質平台。開幕當日,環境保護署與國際研究水教育機構(IHE Delft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簽署合作備忘,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將以此次博覽為平台,推動內地、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合作與人才培育。
徐浩光介紹,特區政府計劃明年成立「一帶一路」可持續綠色發展培訓中心,此次與IHE Delft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的合作正是該中心的重要前期布局。他表示,未來,「一帶一路」可持續綠色發展培訓中心將與該教育機構合作,共同為「一帶一路」國家從事水和衞生範疇工作的專業人員提供強化能力建設培訓。同時,為深化國際環保交流,環境保護署聯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於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湖南長沙首次舉辦「綠色絲路」環保技術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培訓班,邀請六個「一帶一路」國家的環保高級官員參與,協助「一帶一路」國家培育國際環保人才及提升綠色環境建設的能力。
在平衡生態保護與城市發展方面,香港已取得扎實成果。徐浩光以北部都會區建設為例介紹,在發展古洞北、粉嶺北的過程中,環境保護署修復了荒廢的農田,重新改造了失去生態價值的濕地,建立塱原生態自然公園。他強調,這不僅積極修復和保護受影響的環境,還創造了更綠化的休憩空間,加強香港的生態保育和生物多樣性,為珍貴的候鳥和歐亞水獺提供棲息的生境。這些實踐通過《美麗香港》精華片段在開幕禮上展示,讓與會者見證香港綠色發展的真實畫面。
為了以智慧方式縮短環境影響評估(環評)研究所需時間,提升環評效率和質量,環保署開發了「香港環境數據庫」。數據庫是一個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和三維視覺化技術的環境數據分析平台,涵蓋多領域的環境和生態數據,包括過往獲批准的環評報告、政府部門和其他學術研究中取得的結果和資料。
本屆博覽吸引十個「一帶一路」國家代表出席,為深化國際環保交流,博覽期間環境保護署為這些國家資深環保專業人員提供綠色發展培訓,助力各方分享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交通,廢物管理、轉廢為材以及循環經濟等方面的最新技術與應用。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