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胡永愛)11月11日,《「十五五」時期在大廣海灣深化江門與香港新型工業化合作專題研討會》在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召開。兩地政府、研究機構、商會、企業等代表齊聚探討香港與江門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成就的背景之下的新型工業化、綠色發展和低碳領域的合作。「大廣海灣合作區是大灣區建設是『一點兩地』的重要支撐,要以『服務香港再工業化』為發展定位,爭取成為大灣區第五個重大合作平台。」有專家表示。
江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廣東省經濟「腰部」城市,「十五五」將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隨着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等跨海交通主動脈相繼貫通,以及未來兩三年深江鐵路、珠肇高鐵等高鐵大通道陸續開通,江門與深圳、香港的時空距離大大壓縮,江門站作為廣東第四大綜合交通樞紐作用將進一步顯現,區域連接能力與戰略位勢持續增強。
「香港是江門第一大外資來源地,兩地在科技、醫療、交通等領域合作取得顯著成效,具備成熟條件的大廣海灣經濟區是深化與香港新型工業化合作的理想平台。」江門市政府副秘書長劉建新表示。
香港特區政府特首政策組副組長關家明則建議,面對「十五五」新時期,雙方應把握兩大方向:一是藉助江門豐富的僑鄉資源,共同將大灣區合作延伸至「一帶一路」建設;二是發揮香港國際樞紐作用,助力內地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他期待兩地攜手把握機遇,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
兩地新能源領域合作大有可為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先進能源及智慧交通中心主管莫天德介紹,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中將氫能列為零碳轉型重點方向之一,通過研究、規劃及應用試驗項目穩步推進,在公共交通、商用車輛和固定發電等領域應用。江門大廣海灣具備土地、產業和空間優勢,為深化港邑合作提供新機遇。
香港善水資本聚焦控股股權投資與能源轉型,已在香港成功落地氫能交通項目,並助力政府驗證氫能安全應用標準。善水資本能源轉型及碳中和投資董事李白笛認為,江門與香港具備區位與能源協同優勢,未來可通過海上風電制氫、高效電解槽技術及氫能船運網絡構建「內地生產-香港應用」的綠色能源通道。她建議,政府可依託江門新能源產業基礎,結合香港科研優勢,打造「研發+製造+國際化」一體化平台,支持自動駕駛、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能源轉型標杆。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