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隨香港貿易發展局(HKTDC)及香港科技園公司(HKSTP)組成的香港代表團,親身參與了在迪拜舉行的GITEX Global 2025。我們的公司便是其中一員,作為香港展商,我不僅目睹了本地企業的風采,更從全球視角聆聽到無數前沿洞見。迪拜的烈日下,這場科技嘉年華讓我感慨萬千:香港,正以AI和創新為翼,翱翔於國際舞台。
一踏入迪拜世界貿易中心,GITEX的氣勢便如沙漠風暴般撲面而來。從10月13日至17日,為期五天的展會匯聚了超過6,800家展商、2,000家初創企業,以及1,200位投資者,來自18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名高層決策者雲集一堂。
這不只是展覽,更像是科技界的「奧運會」,各國精英在此切磋、結盟,共同塑造「智能經濟」的藍圖。會場分為AI、量子計算、機器人、網絡及下一代原型等多個專區,每一角落都充斥着嗡嗡的討論聲和閃爍的熒幕,讓人彷彿置身未來都市。
「再工業化」正需全球視野
開幕當天,聯合國及阿聯酋政府的領導人齊聚,強調AI在政策與企業間的橋樑作用。據主辦方統計,90%的與會者為C級高管,這意味着每一次握手、每場論壇,都可能衍生出億萬美元的合作。
作為香港代表,我特別留意到展會的三大焦點:一是生成式AI的加速應用,都在展示AI如何重塑產業;二是量子—AI—地緣政治的交匯,歐洲深科技脈動與中東的AI安全倡議碰撞出火花;三是智能設備與AI基礎設施的融合,預計將創造海量就業機會。這些趨勢,讓我聯想到香港的「再工業化」計劃。
由HKTDC及HKSTP聯手打造的兩個展館,匯聚了22家香港企業,涵蓋AI、物聯網(IoT)、機器人及綠色科技等領域。這是香港自疫情後重返GITEX的里程碑,旨在助力本地中小企及初創企業,連結中東及全球市場。我們展示的AI解決方案吸引了不少目光,一位來自沙特阿拉伯的買家對我說:「香港的科技,總是那麼精準而實用,正合我們智慧城市的需求。」
現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AI安全亞洲」等邊會。來自亞洲的講者分享了AI倫理的挑戰,提醒我們科技發展不能忽略公平。作為香港人,我不由得想到本地教育如何融入這些元素:我們的學生,正需從小培養AI倫理思維,方能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會場外,初創區的2,000家企業如雨後春筍,投資者雲集,成交額預計破紀錄。這讓我聽到一個共識:中東正從石油經濟轉向科技樞紐,而香港作為亞洲門戶,可借此東風,擴大「一帶一路」下的科技出口。
在眾多創新中,最讓我駐足細品的,便是杜拜道路及交通管理局(RTA)推出的「AutoCheck 360」——一套AI智能車輛檢查系統。這項技術堪稱智慧城市移動性的典範,讓我忍不住多花時間了解其運作原理與潛力。AutoCheck 360 是一個「驅車式」檢查站,利用26部高解析度相機及IoT感測器,在車輛駛過時捕捉約40,000張影像。這些影像經AI算法即時分析,能偵測輪胎磨損、車身損壞及排放狀況,僅需數秒便完成報告。相較傳統手動檢查需17分鐘,這系統將時間縮短至7分鐘,準確率更高,同時提升司機的安全與便利。
其核心在於AI的影像辨識與機器學習模型,透過訓練海量數據,系統能精準識別細微缺陷,例如輪胎紋路深度不足0.5毫米或隱藏的車身凹痕。更厲害的是,它整合了實時數據雲端,與交通法規連結,若發現違規(如排放超標),會自動通知車主並建議維修。
這不只解決了杜拜高峰期車檢排隊的痛點,更為全球城市提供藍圖。想像在香港的智慧交通中應用:蘭桂坊或尖沙咀的電動車隊,若配上AutoCheck 360,能即時監測車況,減少意外,提升空氣質素。對香港的教育界來說,這也啟發STEM課程設計,讓學生學習AI如何服務民生,培養未來工程師的實戰思維。
當然,迪拜的熱浪也讓我「聽」到一些隱憂。與中東企業交流時,他們抱怨人才短缺——AI工程師供不應求。這與香港的「人才流失」問題不謀而合,我們的教育系統豈非該加速STEM課程改革?
親身經歷GITEX,讓我對香港的定位更有信心。我們的展館雖小,卻精準切入AI與綠色科技痛點,吸引了來自歐美及中東的買家。據HKTDC初步統計,香港企業現場洽談超過百宗,部分已轉化為正式合作。這不只提升了本地品牌的國際能見度,更為教育界帶來啟發:科技創新,從學校開始。
然而,挑戰亦在眼前。香港中小企的國際化,仍受資金與網絡限制。迪拜的投資者青睞大膽的原型展示,從此來看,我們的企業需更勇於「出海」,讓更多本地初創站上國際舞台。
●梁詠賢 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培育科普人才,提高各界對科技創意應用的認識,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性及大中華地區的科技創意活動,詳情可瀏覽www.hknetea.org。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