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嶺創新知】發展低空經濟 形成「大灣區範式」

2025-11-12 04:16:41 教育
●內地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資料圖片

2025年是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年,無人機快遞、空中計程車、跨境急救配送……這些科幻電影般的場景正逐漸走入現實,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低空經濟」。

低空經濟指的是在1,000米以下空域展開的各類飛行活動,應用大致可分為消費類、公共領域類、運輸及物流類,以及傳統通用航空器和遙控駕駛航空器進行的長航程。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或許是「無人機外賣員」。深圳投放的美團無人機已配送超過30萬單外賣,而去年「雙11」期間,無人機配送在福田口岸等區域試點應用,縮短了物流時效。此外,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又稱空中的士)亦可應用於不同場景,包括重要物資運輸、投彈滅火及水上救援等。內地科技企業亦早前交付全球首架「三證齊全」(三證為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及單機適航證)的噸級以上eVTOL。

大灣區於低空經濟發展中擁有天然優勢。

在地理上,城市間最長距離僅200公里,無人機繞開地面擁堵,一小時覆蓋90%區域。

在產業上,有珠三角城市群完善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體系和一流的創新動能作為支撐,與港澳毗鄰的獨特區位亦催生出豐富多元的應用場景。珠海擁有中國航展、亞洲通用航空展兩大平台優勢,無人機和通用航空產業鏈已形成集聚優勢;深圳、廣州也已形成初具規模的無人機生產鏈條;而本港亦推行「監管沙盒」試點項目,推動無人機技術在不同領域的突破性應用,並不斷完善相應法規。

在多地合力之下,低空經濟的發展已初見成效,一些應用場景逐漸常態化運行,創造出全球獨有的「大灣區範式」。

政策破壁助力「空中合作」

大灣區低空經濟的成功背後同樣是高效的協作模式。首先是政策破壁。過去,深圳禁飛區、香港限高區、澳門航道交叉,無人機跨城會遇上層層難關;現在,三地共用低空數字化平台,實時共享氣象、禁飛區數據,自動規劃航線。深圳更立法簡化審批,緊急任務可「即報即飛」,暢通無阻。

其次是技術共享,多地共同獻力、發揮所長,實現「1+1>2」。例如中山農場用無人機噴灑農藥,數據傳給香港AI公司分析病蟲害,深圳企業再製訂解決方案,三地協作種出更綠的菜園。

對居民來說,低空經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珠海橫琴學生網購香港教科書,無人機直送校園;澳門遊客突發疾病,深圳無人機30分鐘送達特效藥;深圳北站推出「空鐵聯運」,下高鐵直接打「飛的」去香港。

不過,低空經濟仍面臨不少技術和制度層面的挑戰。電池續航短是主要瓶頸,多數無人機僅能飛30分鐘,目前解決方案是沿途建充電站,深圳已布局121個起降點。

另外,安全防碰撞也至關重要,如何避免無人機撞客機呢?目前,AI預警系統和聲波干擾槍已在測試,嚴打「黑飛」。

●東承祖

嶺南大學數據科學學院人工智能學部教學助理教授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