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富金融研究部
上周美國股市結束連續升勢,三大指數同步回落。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全周累跌超過3%,創自4月底以來最大單周跌幅;標普500指數與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則分別下跌1.63%及1.21%。是次回調的主要驅動因素,並非宏觀基本面急劇惡化,而是市場對科技板塊——特別是人工智能(AI)相關股份估值過高的憂慮持續累積,並於近期集中釋放。加上美國聯邦政府停擺時間創歷史新高、關鍵經濟數據缺失,以及消費前景受壓等多項負面因素疊加,導致投資者風險偏好明顯降溫,資金開始從高估值增長股流向防禦性資產,形成輪動趨勢。
過去數月,在AI概念推動下,美股屢創新高,以NVIDIA(英偉達/輝達)及Palantir為代表的AI明星股成為帶動大市上升的主要引擎。然而,隨着股價急速攀升,相關股份的估值水平已明顯脫離短期盈利支持。截至10月底,部分AI龍頭企業的遠期市盈率處於歷史高位,市場對其「技術壟斷+收入爆發」的樂觀預期已被充分反映。
投資者審視科技板塊估值合理性
隨着多家華爾街機構公開警告AI板塊存在泡沫風險,加上淡倉加大對英偉達、Palantir等股份的做空力度,進一步加劇市場情緒波動,引發投資者重新審視整個科技板塊的估值合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是次回調並非系統性崩盤,而更接近於技術性調整。
企業基本面未見實質惡化,AI基礎設施投資仍在加速推進,雲計算與大模型的商業化進程亦未放緩。然而,在缺乏新增催化因素的情況下,市場對高估值的容忍度下降,促使資金暫時撤離前期升幅過大的板塊,轉投至更具性價比的周期性或價值類資產。
若政府停擺長期持續,不僅會削弱消費者與企業信心,更可能迫使聯儲局在缺乏完整數據的情況下作出「盲飛」式決策,增加政策失誤風險。儘管市場普遍預期兩黨最終將達成臨時撥款協議,但政治角力的不確定性仍可能延長數據缺失時期,抑制風險資產表現。中長期而言,若政府停擺能盡快結束、經濟數據恢復發布,加上聯儲局減息路徑逐步明朗,美股仍具支持因素。然而在此過程中,波動加劇將成為常態,投資者需更加注重倉位管理與資產分散配置。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