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香港高校持續強化優勢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2025-11-06 04:24:48 評論

紀緯紋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最新發布的2026年QS亞洲大學排名中,香港高校表現出色,共有五所大學躋身亞洲前十。其中,香港大學更榮登亞洲第一,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則分別位居第六至第十名。這一成績不僅寫下香港高等教育歷史最佳紀錄,更在亞洲地區脫穎而出,獨領風騷。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而「十五五」規劃建議進一步提出「支持港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在教育、創新與人才培育方面優勢的肯定與期待。香港高校應持續強化自身特色,進一步鞏固並提升競爭力,在香港由治及興、國家邁向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的征程中,貢獻重要力量。

香港高校在QS等國際排名中的持續躍升,既展現亞洲社會整體發展的成果,也反映香港多年積累的實力。儘管英美澳加等傳統留學目的地仍主導國際教育市場,但其日益嚴苛的限制措施,不僅束縛了教學與科研發展,更促使教師、研究人員及留學生轉向其他地區。與此同時,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內地與香港的高校,憑藉日益完善的學術環境、豐沛的科研資源與爆發式增長的成果,成功吸引全球人才與學子前來。正如QS報告所指,亞洲留學目的地正日益受到青睞。

論文引用率表現卓越

香港整體學術實力的提升,歸功於各高校與社會的高度重視與持續投入。以QS亞洲排名所採用的指標為例,在「研究與發展」一項,香港高校在論文引用率、教員論文產出及學術聲譽方面均表現卓越,反映他們的研究成果在亞洲乃至全球均具備高度的學術影響力與品質,尤其在醫學、創新科技及商業等領域,個別範圍已達全球領先水平。

在「國際網絡」指標方面,躋身前十的五所香港高校,在國際科研網絡、國際教員比例、國際學生比例、本地與國際交流等五個分項中,多項獲得滿分,充分顯示香港高校擁有強大的國際網絡,持續積極參於國際學術交流,並對來自全球的教員和學生產生了巨大的「磁吸效應」。

此外,特區政府的長期投入與政策支持同樣不可或缺。多年來,特區政府透過增加經常性撥款,並設立多項研究與創科基金,為高校提供穩定的財政基礎,助力高校延攬全球頂尖學者及推動前沿領域研究。同時,特區政府積極推行人才發展戰略,提供優質學術資源,吸引海外優秀師生。這些措施從資源保障、國際化推進到產學研結合,全方位鞏固了香港高等教育的競爭力,並在QS的研究產出、學習體驗、國際網絡及就業能力等指標上取得顯著成果。

香港社會對教育與科研高度重視,各高校透過持續投入與差異化發展,建構出多層次、多領域且具全球影響力的卓越教育與科研體系。

未來須培養全方位人才

高等教育與人才發展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本地資源限制,以及科研成果轉化仍有提升空間等諸多挑戰,香港高校與社會必須從多方面持續改進。

隨着社會日益複雜、公眾認知不斷改變,加強跨學科合作已成為提升教學與科研創新能力的關鍵。例如,將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與醫學、工程、社會科學甚至人文學科結合,不僅可以為不同專業領域的研究人員與業界創造合作空間,更有助培養具備全人技能、能適應未來社會結構的新一代人才。

此外,隨着「全球南方」國家的崛起,以及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角色日益重要,香港高校除了繼續吸引傳統已發展國家的人才,也應善用特區政府的人才政策與高校自身資源,搶佔先機,積極拓展東南亞、中東、拉美及非洲等地區的合作網絡,建立長期的人才交流與科研合作關係,以維持香港高等教育在全球的競爭力。

香港高校還須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全球第一的優勢,並配合北都大學城和河套區的發展,加強與區內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的合作,促進人員、教學與科研資源的流通,以更少的資源創造更大的協同效應,共同打造世界級高等教育與創新高地。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而「十五五」規劃建議進一步提出「支持港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在教育、創新與人才培育方面優勢的肯定與期待。與此同時,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顯示特區政府已形成更具全局觀的發展思路,預示教育、科技與人才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推動香港未來發展的核心引擎。香港高校若順應這一大方向,並持續強化自身特色,必將進一步鞏固並提升競爭力,同時在香港由治及興、國家邁向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的征程中,貢獻重要力量。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