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至今想起搬進過渡性房屋的那個下午,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板上,我同妹妹相視一笑時的暖意,仍舊會讓眼眶發熱。」香港市民英雯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道,這一切的改變,都要歸功於立法會議員始終不棄的幫助與關懷。如今立法會選舉在即,對她而言,這並不遙遠,而是與自己生活緊密相連的選擇。因為親身經歷過議員帶來的溫暖與改變,她比誰都清楚:選好一位有擔當、肯作為的議員,對普通人的生活有多重要。
英雯初次認識立法會議員郭玲麗,是在學校組織的廣西交流團活動中。英雯和妹妹本以為只是普通的參觀學習,誰料身為立法會議員的郭玲麗,特意為這些學生爭取了上台演講的機會,讓他們分享參團的見聞與收穫。「站在台上的那一刻,我從緊張到逐漸放鬆,不僅鍛煉了表達能力,更在眾人面前找到了自信。」英雯憶述,這次經歷讓她第一次感受到,原來議員不只是「在會議上發言的人」,更是會關注基層學生成長、給予普通孩子機會的人。
生活的難題降臨時,手足無措的英雯首先想到的,也是這位曾給過她溫暖的立法會議員。因父母不在香港,英雯與妹妹一直借住在姑媽家,可姑媽家的男孩愈來愈多,狹小的空間變得格外擁擠,她們不得不考慮搬出去。「那時我尚未成年,四處求助都沒人能提供幫助,眼看就要面臨無處可住的困境,我想起了郭議員。」英雯說道,讓她感激的是,郭玲麗立刻放下手頭事務,幫她們想辦法解決「住屋」這件天大的民生事。
明白議員能解急難愁盼
郭玲麗一邊指導英雯申請香港政府的綜援資助,一邊聯繫過渡性房屋的相關部門。從去年10月份提交申請,到11月尾順利入住,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她全程跟進,不時詢問進度,甚至親自陪英雯去房屋現場查看。「入住後,郭議員還特意打電話問我們是否需要幫忙添置傢具,讓我們在陌生的環境裏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溫暖。」英雯說,以前總覺得「議員做什麼」與自己無關,直到這件事才明白:議員的職責就是解決像她這樣普通市民的急難愁盼,而這樣的幫助,足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
入住至今已一年有餘,郭玲麗對英雯的關懷從未中斷。她會利用參加學校活動的間隙,找英雯和妹妹聊天,問她們的學習情況;暑假時還專門上門家訪,看看她們的生活是否有不便;更邀請她們加入義工群,鼓勵她們參與國際性比賽的義工服務。「在義工活動中,我結識了許多外國朋友,原本薄弱的英語口語也得到了鍛煉,這些額外的收穫與機會,都是郭議員為我們鋪墊的成長之路。」
郭玲麗用實際行動告訴英雯,困境從不是絕境,有需要時議員就是伸出援手的人。小小的關懷,能在受助者心中種下溫暖的種子;而一次用心的選擇,能讓這樣的溫暖延續。對英雯而言,立法會選舉早已不是「別人的事」,因為過往有議員幫過她,所以她篤信,選好議員,就是為自己、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選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