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暢旺年代尖沙咀山林道其實是不少名人影視圈人「覓食」飲酒之地,都算是高消費區,可惜近年餐飲有多間地舖傳統酒樓餐廳都結業,不過總有一些人堅持下來,在街道上仍有幾棟大廈有樓上食肆讓大家容易搵食。這一天跟着一班食家梁家權、葉惠民、徐欣榮等去到俊僑中心9樓一間私房菜館「沖菜」見識。果然令小妹大開眼界,菜色做法很特別,都是外面餐廳食不到的,重要的是好吃。
沖菜老闆葉沖(George)是師承「陳家廚坊」的陳紀臨方曉嵐伉儷。首見葉沖感覺從外型和經營作風絕不似廚師而是似藝術家,當然要聽聽他背後精彩的故事。經同行的文公子介紹,知道George原來開紙製品廠,後來將生意售予外資,然後就過起優哉遊哉的生活;閒時聽古典音樂,玩高級音響,打高爾夫球,也喜愛研究攝影果然是藝術家。當然也喜歡食,自然四處光顧出名美食店,成為識食之人。他結緣著名飲食評論家陳夢因兒子陳紀臨,陳氏伉儷邀他為《回家吃飯》一書做攝影,由於每個烹調環節都須記錄,令他開始對烹飪產生興趣,然後因利乘便拜入陳氏伉儷門下,而且學有所成。
師公陳夢因是著名飲食評論家,生於亂世,卻喜歡不斷研究及發揚中華飲食文化。抗日戰爭時期任戰地記者曾做戰地記者、抗戰勝利後全家人定居香港,從事報紙編輯、總編輯等工作20年、期間不忘研究飲食自己下廚如燉蝦子、發魚翅、燜鮑魚、發海參兼寫食評。結果1951至1953年撰寫及出版《食經》,《食經》雖是食譜它的珍貴在於講食物和烹飪的道理,也在於談菜式背後的原理和故事,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報章專欄經典,陳夢因也成為在飲食界具影響力的人物。George愈來愈投入下廚烹飪,在十年前他開始邀朋友葉潔馨、蔣雲等到家中試菜,菜色均依「陳家廚坊」食譜製作,作風是調味不加味精雞粉,講求真材實料、原汁原味、不時不食,而烹飪技藝則傳承自陳氏絕竅。眾人皆評價甚高,大家鼓勵George開私房菜,沖菜就此誕生;而且迅速火紅,城中名人明星都來食包括譚校長及家人,被譽為全城水準最好的私房菜之一。
輾轉十年間,沖菜引進了頗多元化的傳統菜式,不斷改良愈做愈細緻,成為沖菜的招牌菜,例如前菜是酒香花螺,以自家調製花雕,選體積精緻花螺,去殼方烹,令螺肉不會過熟而偏硬。黃金鍋巴蝦多士,一上桌已香氣四溢,鹹蛋黃做到能吊味而不搶味,令蝦的鮮甜與鍋巴的鬆脆脫穎而出。
潮式清燉白鱔,鱔肉入口融化,見功夫處在於不能煮爛鱔皮。江南百花雞則為功夫粵菜,是廣州西關大少之選。坊間一般是用雞皮釀以蝦膠,沖菜則堅持將鮮雞起骨留肉,人手起筋,釀入蝦膠,成為啖啖肉的無骨雞。
陳皮牛肉餅,尋常少見,沖菜用和牛混封門柳,牛味足,入口化,配飯底,仿如一口牛肉壽司。陳皮牛肉餅第一次食。另一招牌菜蟹釀橙更是令人驚喜,乃宋代名菜,不少人以為蟹比橙名貴,於是放錯主體;但其實宋代時,橙為貢品。因此應以橙為主角,烹時須控制火喉,橙不能煮得太熟,加入苦酒襯託其味;而釀入的蟹肉頗為澎湃,令蟹迷非常滿意。
紅燉蘿蔔,須用刀叉享用,本為杭州菜。以矜貴醬汁烹成。元蹄煀乳鴿,沖菜獨有,見於陳夢因先生《食經》,但就只有描述而無食譜,煮法由身為徒孫的George推敲出來。元蹄精華全滲入鴿內,令元蹄不再肥膩,而乳鴿經豬油加持後,食味可達至非一般境界。
George每道菜都花上2至3小時烹調,所以他每晚只招待2圍台人,收費每人8百左右,以私房菜來講實在性價比高,他直言如今不是為賺大錢而堅持,是為了傳承一些經典中菜。
採訪:祖蓮娜
拍攝:祖蓮娜
剪輯:祖蓮娜、木羽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