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用渡輪巴士 深出機器人直升機 穗行無人車 澳展文化遺產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火炬傳遞儀式昨日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城同步舉行,是全運會史上首次進行跨境火炬傳遞,為即將於本月9日揭幕的全運會拉開序幕。火炬傳遞啟動儀式昨早9時在深圳市蓮花山公園舉行,香港、澳門、廣州及深圳的首名火炬手隨後於9時30分同步開跑,其中香港站由港島金鐘政府總部起步,其間搭乘渡輪傳遞到尖沙咀,聖火其後由開篷巴士送往啟德體育園;澳門的火炬則途經多處文化遺產地標;深圳更出動人形機器人擔任火炬手,並有直升機進行空中「轉場」;廣州站的火炬傳遞亦加入無人駕駛汽車接力。四地的火種分別以海陸空形式傳遞,最後在下午運往廣州進行融火儀式,並護送至指定地點保存,為開幕式主火炬點燃作準備。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胡永愛、李薇、帥誠 香港、深圳、廣州連線報道
火炬傳遞啟動儀式昨日上午9時在深圳蓮花山公園舉行,隨着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點燃火炬後交予第一棒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香港、澳門、廣州的火炬傳遞亦同步起跑,四座城市以火炬為紐帶,共同演繹了「激情全運會,活力大灣區」的壯美畫卷。
火炬的「源火」乃今年9月由深海遙控潛水器「海馬號」於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採集的可燃冰及伴生氣,通過太陽能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是次火炬傳遞,分別運用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進行火炬傳遞或串聯路段,凸顯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產業優勢,展示科技與體育深度融合。
港黃鎮廷頭陣 佘繕妡收尾
香港站由香港特區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主禮。他表示火炬傳遞在粵港澳三地同步展開,彰顯粵港澳大灣區獨特優勢,香港傳遞路線猶如城市巡禮,向世界展示國際都會與盛事之都的魅力。火種護衛隊在儀式上護送聖火火種,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以採火棒取聖火並點燃聖火盆;陳國基隨後從聖火盆取火,傳遞予第一棒的黃鎮廷開始傳遞。
香港站火炬傳遞路線全長約10公里,分5段,由政總起步,經中西區海濱長廊、灣仔臨時海濱花園、金紫荊廣場,而第二十三棒的香港乒乓球隊總教練李靜,乘渡輪橫渡維港抵尖沙咀天星碼頭巴士總站交棒予九巴及龍運車務總監楊晉瑋;第三十八棒的信和集團主席黃永光接棒後登上開篷巴士,並在巴士上交棒給城巴董事總經理鍾澤文,開篷巴士駛至啟德體育園巴士站,進行最後一段傳遞路線,最後一棒的港隊劍擊運動員佘繕妡,跑進啟德體育園中央廣場,點燃火盆並舉行收火儀式,為歷時一個半小時的香港賽區火炬傳遞畫上句點。
深路線45公里 為四巿之冠
至於舉行啟動儀式的深圳站,傳遞路線全長45公里,為四巿之冠。最矚目的是智能機器人「夸父」,從第二棒的北京奧運會羽毛球女雙金牌選手于洋手中穩穩接過火種,奔跑100米後傳遞給全國首枚中學生氣象探空火箭「飛燕一號」設計師、深圳高中生王裕寧,整個過程流暢平穩,成為今次火炬傳遞最大亮點之一。「夸父」也成為全球首個完成火炬傳遞的人形機器人。
除機器人外,機器狗也現身火炬傳遞現場。此外,完成第一段長約1公里的陸路傳遞後,搭載全運火炬的直升機從蓮花山公園風箏廣場平穩升起,沿深圳灣濱海帶西行,途經梅林山、紅樹林、深圳灣大橋、蛇口漁港、騰訊企鵝島等多處深圳地標,最終抵達前海石公園桂灣段,火炬回歸地面繼續傳遞。
澳門站途經多處文化遺產
澳門站則由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岑浩輝於政府總部由火種盆中點燃火炬,授予第一棒的澳門武術運動員李禕,隨即由來自各界別代表的火炬手接力相傳,而澳門的傳遞路線全長僅約2.6公里,為四地中最短,而火炬從政總出發後沿南灣大馬路、主教巷和板樟堂街等街道前行,並途經澳門主教座堂、耶穌會紀念廣場等多處文化遺產,受到觀看的市民與旅客歡迎,沿途傳來陣陣加油聲和歡呼聲,最後一棒火炬手、澳門空手道運動員郭建恒傳遞至終點的大三巴牌坊,並舉行收火儀式。
穗由傳統中軸邁向新中軸
廣州站則以「千年羊城 新彩廣州」為主題,起跑儀式設於越秀公園鎮海樓,這是廣州老中軸線的制高點,與緊鄰的五羊石像同為「羊城八景」代表。從城市傳統中軸邁向新中軸,串聯歷史地標與現代風貌,傳遞路線全程11.6公里,其中,跑動傳遞4.8公里、車行轉場6.8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轉場段,從越秀公園西門至廣東體育館,長達6.8公里的里程,創新性引入「無人駕駛汽車轉場」,該車由小馬智行與廣汽集團基於廣汽埃安第二代AION V霸王龍聯合開發。
下午,來自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個城市的火種匯聚廣州,並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十五屆全運會火炬傳遞融火儀式。儀式上,火種護衛員護送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城火種入場並引燃火炬,四城代表手持火炬,共同點燃火種盆。隨後,火種護衛員將融合後的火種收入一盞新的火種燈,然後護送至指定地點保存。伴隨着四路火種融為一體,標誌粵港澳大灣區首次聯合承辦的全運會火炬傳遞活動圓滿收官,也為11月9日的開幕式主火炬點燃奠定莊重序幕。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