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站的機器人火炬手「夸父」化身網紅,完成火炬傳遞後即被市民圍觀及爭相合照。全自主研發「夸父」的樂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柯真東介紹,「夸父」作為全球首個5G-A人形機器人火炬手,「我們從接到任務到傳遞僅一個月時間,未對『夸父』本體進行任何特殊硬件改造。」不過,為適配火炬傳遞的嚴苛需求,樂聚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組建專項研發團隊,為「夸父」升級其「運動控制小腦」。
另外,團隊與中國移動等單位攜手,打造一條信息低時延的「高速公路」,中國移動基於5G-A網絡,對沿線20餘個站點進行系統優化,實現上行速率20Mbps、時延20ms的穩定通信,可實時回傳機器人第一視角的超高清畫面,讓技術人員無須陪跑,也能確保機器人能精準執行「起步、奔跑、揮手、交接」等指令,「此次最大難點,就是1.6公斤火炬的持續負載。」柯真東指團隊優化負載平衡算法,精準化解「夸父」奔跑中或重心偏移問題,令其即使在斜坡路段也能自主感知地形,實時調整關節姿態,全程步履穩健,完美契合真人火炬手的交接節奏。
除了機器人,機器狗也現身火炬傳遞現場。記者看到,在火炬手將火種傳遞出去後,機器狗會用四隻腿走向火炬手,停在身邊,給他們送來十五屆全運會的吉祥物,為即將到來的十五運增添氛圍感。
深圳火炬手囊括多個階層
深圳站的50位火炬手來自各行各業,除有多位為國爭光的體育健兒和教練員外,亦有堅守崗位的基層代表,以及投身公益事業的愛心代表等,當中更有三位院士火炬手,為十五運增添了科技與體育交相輝映的華彩。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舉着火炬邁出第一步。這位國際著名實驗物理學家精神奕奕、全程面帶笑容,邁着鏗鏘有力的步伐從啟動儀式的舞台跑向蓮花山公園進行傳遞。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顏寧,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則分別擔任十四棒、四十八棒火炬手。
「此次傳遞圓了我做火炬手的夢想。」顏寧表示,科研本身也是一場馬拉松,與體育競技一樣,都是要突破人類的極限;體育是突破體力和技能的極限,科學是突破人類對於世界認知的極限。「體育是要健體強身,我們生物醫藥的研究也是為了讓大家更健康。」
另外,深圳站第八棒火炬手黃天華是退伍軍人,現任網約車司機,十年安全行車90餘萬公里,乘客滿意零投訴。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永愛、李薇 深圳報道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