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借APEC深圳會議東風 尋求香港發展新機遇

2025-11-03 04:25:33 評論

梁海明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慶州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宣布,2026年APEC峰會將於明年11月在深圳舉行。這是中國第三次主辦APEC峰會,也是APEC峰會首次落戶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充分彰顯深圳改革開放成果,更釋放出大灣區在國家對外戰略中地位持續提升的明確信號。香港毗鄰深圳,應自覺站在國家發展全局高度,思考如何轉化自身獨特優勢,積極參與到這一具有全球意義的合作平台之中。

對於香港而言,深圳將辦APEC峰會不僅是「鄰居辦喜事」,更是一次必須主動把握的國家戰略機遇。香港各界應跳出「旁觀者」視角,確立「主會場在深圳,副中心在香港」的戰略定位。這不僅是地理優勢的順勢而為,更是國家戰略布局下的角色升級。香港不能僅滿足於「參與」,而應通過升級旅遊發展局為「會議旅遊發展局」,充分發揮自身制度優勢、國際網絡及專業服務能力,主動承接相關配套活動,與深圳形成互補,展示大灣區協同發展的開放格局。這種作為既是香港融入國家戰略的實際行動,也是重塑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路徑。

港深聯動 提升國際化水平

事實上,此種「主副聯動」的思路,已在多國多城的國際會議實踐中屢見成效。從東京—大阪模式到布魯塞爾—海牙軸線,區域內城市協同承辦國際會議的成功範例為香港提供了重要參考。香港若在APEC籌備周期內,承接專題論壇、工商界活動、文化交流項目等高端配套環節,不僅有助於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也能通過實際行動落實「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部署。這既能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會議之都的全球定位,也是在全球治理體系深刻重構的大背景下爭取制度性話語權的重要實踐,真正實現「會」謀發展、「會」促繁榮的多重目標。

深圳主辦APEC峰會絕非偶然,更不是一次「地區輪換」的安排,而是國家戰略深思熟慮的結果。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深圳在制度創新、科技引領、綠色發展、營商環境等多個維度均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已然成為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與現代化建設的「樣板城市」。近年來,深圳在前海、河套等重點區域持續推進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與APEC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貿易自由化與投資便利化的宗旨高度契合。在全球多邊合作面臨挑戰、區域性合作機制重要性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選擇深圳作為主辦城市,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國在新發展階段下的開放理念與治理能力,同時彰顯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外交與區域合作戰略中的樞紐地位。這既是國家對深圳改革經驗的肯定,也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的有力推動。

在這一大背景下,香港不能僅僅將自己視為「地理鄰近者」,而應自覺站在國家發展全局高度,思考如何轉化自身獨特優勢,積極參與到這一具有全球意義的合作平台之中。

香港長期以來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其國際化程度、法治環境、金融體系、專業服務能力及高端人才儲備皆位居全球前列。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亞太區多邊交流樞紐,香港具備承辦高規格國際會議的豐富經驗和制度基礎。近年來,香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一直積極尋求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國家對外戰略,在國際貿易、金融服務、綠色投資等領域發揮了重要橋樑作用。

主動承接配套會議

在APEC這一平台上,香港作為獨立經濟體成員,享有獨立發言權與政策參與權。2026年深圳主辦峰會期間,香港完全可以主動承接包括部長級會議、專題論壇、工商諮詢理事會(ABAC)活動在內的相關配套會議,尤其應聚焦自身優勢領域,如國際金融、綠色經濟、科技創新、高等教育、智慧城市等方向,策劃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論壇,向世界展示香港的專業服務界別形象與制度優勢。

國際經驗表明,會議經濟不僅是「會展活動」的總和,更是國家軟實力與城市競爭力的集中體現。以日本為例,當地政府近年來高度重視國際會議在國家外交布局中的戰略作用,主動推動高層官員進入國際組織任職,提升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同時,日本設有專門機構推動城市申辦國際會議,東京、大阪、福岡等地通過財政資助、配套優化、人才培訓、產業對接等手段,成功吸引多項國際組織會議落地,形成會議經濟、城市品牌、國家戰略三位一體的良性互動。

須擴旅發局功能職責

香港若要真正成為國際會議之都,必須從制度層面加以部署,建立具前瞻性的政策支持體系。當前,香港已設有旅遊發展局,但對標國際先進經驗,特區政府可考慮將現有旅遊發展局升級為「會議旅遊發展局」,專責統籌會議資源、申辦機制、政策配套、場地協調、國際組織聯絡等工作,推動會議經濟成為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新支柱。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框架下,香港與深圳在城市功能、制度體系、人才結構等方面高度互補。通過「一程多站」模式,吸引與會代表、跨國企業高管、國際組織負責人赴港參與多元活動,既可帶動經濟復甦,又有助於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

在「十五五」時期,香港如何在新時代國家發展大局中找準定位、發揮優勢,是關係香港長遠發展的核心命題。深圳主辦APEC峰會,為香港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香港應從國家外交戰略與全球治理體系重構的高度出發,主動參與、積極作為,在會議經濟、制度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形成新突破。

彰顯香港在區域一體化中的角色

將旅遊發展局升級為「會議旅遊發展局」,推動會議產業制度化、專業化發展;協同深圳打造會展經濟走廊,形成灣區品牌合力;深化與國際組織的互動,提升全球話語權。這些舉措不僅是對APEC契機的回應,更是香港重塑國際形象與發展動力的必由之路。同時,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與深圳深度融合的橋頭堡,可在會展經濟走廊中扮演重要角色,成為承接跨境會展合作和大型商務活動的核心樞紐。通過優化北部都會區的交通網絡、會展設施和配套服務,香港不僅能強化與深圳的協同效應,還能為灣區會議產業提供更大腹地與發展空間,進一步彰顯香港在區域一體化中的戰略價值。

「會」謀發展,關鍵在於是否有戰略眼光與制度設計;「會」促繁榮,關鍵在於能否主動出擊、形成合力。面對這場國家主場外交的重大機遇,香港不能置身事外,更不能止步觀望。發展會議經濟,不僅是拓展經濟新空間的務實之舉,更是向世界講述新時代「國際香港」新故事的重要載體。答案已然清晰,關鍵在於香港是否已經準備好,抓住機遇,走出行動的一步。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