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說文解草】重陽「辭青」賞秋 銀杏寓意安康

2025-11-03 04:22:04 教育
●圖為南京明城牆下的銀杏樹。 資料圖片

重陽剛過,秋意漸濃。銀杏葉開始順着緯度從北至南逐漸變成金黃色,扇形紙箋寫滿人間絮語,鋪滿山河。這株古稱「鴨腳」的樹,雖無茱萸驅邪之意、菊花飲酒之雅,卻以金葉白果,與重陽辭青、敬老、思親的意蘊纏綿千年,成中華文化的「隱性知己」。

重陽為「辭青」,與春日「踏青」呼應,銀杏是送秋迎冬的生動註腳。秋日裏,銀杏樹冠如傘,葉片染透亮金黃,陽光穿枝椏,光影化碎金;風過枝頭,葉子簌簌飄落,鋪於階前牆下,宛若溫暖絨毯。賞秋之最後絢麗,是對「青」的溫柔告別,摘飽滿白果歸家,為冬藏斂時令珍寶。這賞葉採果的閒適,是深秋最樸素的生活情致。

這與重陽契合的「植物活化石」,原產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2.7億年前。它耐乾旱、炎熱與風雪,適應多種土質,生命力強。當時銀杏曾遍布北半球,豹貓、獾乃至恐龍皆食其果。至第四紀冰川運動時期,地球氣候變冷,銀杏類植物在歐洲、北美等地全部滅絕,只有中國的部分銀杏存活了下來,因此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天然銀杏種群的國家。

銀杏樹生長緩慢,壽命極長,以千年計,堪稱樹中老壽星。山東郯城縣以「銀杏之鄉」聞名於世,是中國著名的銀杏集中產區,也是中國栽培銀杏最早的地區之一。其銀杏博物館館藏一段銀杏樹化石和兩片銀杏葉片化石,據測算距今已有一億兩千萬年。

如今銀杏遍布全球,多為人工栽種,野生種群僅存中國浙江省。在浙江天目山,有銀杏約1.2萬年樹齡,被譽為世界「銀杏之祖」。作為史前孑遺植物,它對研究植物演化至關重要。每樹僅開同性花,避免自花授粉以保基因多樣,唯有雌樹結果,我們日常食用的「白果」即其種子。

銀杏樹齡漫長,與重陽「敬老祈福」寓意極為契合。它從栽種到結果要二十多年,40年後才能進入盛果期,因此有「公孫樹」之名,「爺爺種樹,孫子得食」之意。於是重陽節,鄉間常將新採白果精心包裹贈長輩:或煮白果粥,或燉母雞湯,讓銀杏溫補之氣融入羹湯,既應秋食養生古訓,又借長壽之果吉意,祝長輩如古銀杏般安康長久。

銀杏還見證中國歷史的許多重要時刻。山東莒縣浮來山有一株近四千年樹齡的古銀杏,《左傳》載魯隱公與莒子在此樹下會盟,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為其拍攝紀錄片。銀杏在中國生長數千年,隨文化交流走向世界:六世紀沿佛教路徑入日本,八世紀扎根朝鮮半島,十七世紀後經歐洲傳教士引入歐美。

宋代文人詠「鴨腳子」

銀杏香醇美味,宋代文人雅集盛行以席間果品賦詩,銀杏作為時令珍果常被吟詠。宋代詩人楊萬里在友人德遠叔宴席上創作《德遠叔坐上賦肴核八首銀杏》:「深灰淺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韻最高。未必雞頭如鴨腳,不妨銀杏伴金桃。」詩人描述銀杏經深灰淺火的烤製,呈現小苦微甘的獨特韻味,認為雞頭米(芡實)比不上鴨腳子(銀杏),並讚銀杏可與金桃相伴,展現其香甜滋味。

銀杏還有滋補身心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記載,銀杏仁「甘、苦、澀,平」,熟食能溫肺益氣、定喘咳,銀杏葉可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深秋時節,可將白果去殼去芯,與陳皮、百合煮湯清潤去燥,或與排骨、粟米同燉鮮美補氣;或與蓮子、銀耳、紅棗煮糖水,暖身養顏。不過白果不可多吃,並要徹底加熱煮熟,成人每日食用不超15顆,兒童應慎食不過量。

從重陽黃葉飄落,到全球銀杏成蔭,這樹跨越億萬年時光,承載無數人心緒與記憶。在香港,難見成片的銀杏林,但下次途經香港中文大學,可到未圓湖賞銀杏,中式石橋映襯下,古意更濃。拾一片銀杏葉夾書中,存下這億萬年的時光吧。

●金夢瑤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國學中心聯席總監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