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活力全運之健康篇】認清運動損傷的成因與病徵 中醫重疏通經絡 按阿是穴促修復

2025-11-02 04:04:57 副刊
●運動前充分做足熱身運動,是最有效預防運動損傷的方法。
●肩袖損傷
●按摩肩關節
●踝關節扭傷
●搖法
●拔伸法
●單腳站立
●網球肘
●前臂伸肌群牽拉伸展
●肌肉拉傷
●膝關節損傷
●找出阿是穴作膝關節按摩。
●王錦超 註冊中醫師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於11月9日至11月21日舉行,這是我國體育界的一項盛事,匯聚全國頂尖運動員,展現中華民族的運動活力與競技精神。然而,眾所周知,高強度的競技運動同時也可能導致各種運動損傷。這些損傷往往源於生物力學失衡、過度負荷或外部因素。而從中醫角度來看,則被視為氣血不暢、經絡阻滯或陰陽失調所致。本文將列舉幾種常見的運動損傷,並探討其成因、病徵及自我復康的方法。

●文:香港中醫學會副會長 王錦超 圖:資料圖片

肩袖損傷 上肢運動項目中常見問題

肩袖損傷是上肢運動項目中的常見問題,尤以游泳、排球及舉重等運動中最為頻繁。此類損傷主要源於肩關節反覆性的過頭動作或過度負荷,導致肩袖肌群(包括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及肩胛下肌)之肌腱磨損或撕裂。例如,游泳運動員在進行蛙泳或自由泳時,肩部持續旋轉動作易造成肌腱與肩峰下空間的摩擦,進而引發損傷。肩袖損傷的典型症狀包括肩部疼痛(夜間尤甚)、舉臂無力,以及肩關節外展至60至120度時疼痛加劇,超過120度後則疼痛減輕。嚴重者可能聽見肩關節彈響聲,並伴隨麻痹感。

中醫復康方法:必須動靜結合,以靜為主。急性期的損傷要盡量減少活動,以減少肩袖的摩擦,為康復提供有利條件。在此前提下,可予輕度、小範圍的關節活動,以防止肩關節僵硬和黏連,但不建議過早負重。同時,可在肩關節周圍尋找一些阿是穴(壓痛點)進行按摩,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促進修復。

踝關節扭傷 聽到「啪」一聲要留意

踝關節扭傷是運動中最頻發的損傷之一,尤其在籃球、足球及田徑等項目中十分普遍。其成因主要包括突然轉向、落地不穩,或因地面不平而導致韌帶過度拉伸甚至撕裂。典型症狀包括立即出現的疼痛、腫脹、瘀青、關節活動受限,甚至可能聽到「啪」一聲韌帶斷裂聲。若情況嚴重,患者可能無法承重,並伴隨麻木感,這可能表示合併骨折。患者常感患處如針刺或灼熱,且症狀在夜間加劇。

中醫復康方法:剛發生的扭傷,切勿按摩或熱敷,以免加重腫脹。待急性腫脹緩解後(約72小時後),可施以輕柔的推拿手法,如按揉、推撫小腿及足踝,以加快消腫。腫脹完全消退後,可加入搖法、拔伸法等被動關節活動,以鬆解黏連,恢復關節活動度。後期可進行提踵、單足站立等平衡訓練,以強化周邊肌力,提升關節穩定性。

網球肘 前臂伸肌群附着點炎症性損傷

網球肘,又稱肱骨外上髁炎,是前臂伸肌群附着點的炎症性損傷,常見於網球、羽毛球和舉重等握拍或握物的運動項目。其成因主要為重複性前臂伸展動作所導致的肌腱微撕裂或過度負荷,涉及伸腕肌群(如伸肌腱)在肱骨外上髁附着點的炎症。症狀包括肘外側疼痛(握物或伸腕加劇)、壓痛點明顯、握力減弱,嚴重者疼痛放射至前臂或手腕。患者常感肘如針刺,休息後緩解但活動即發,影響日常生活如擰毛巾或提重物。

中醫復康方法:急性期減少引發疼痛的動作(如握拳、伸腕)﹔待疼痛和腫脹都減輕後,恢復期進行前臂伸肌群的牽拉伸展,配合針對前臂伸肌群阿是穴的按摩,有助於緩和附着點的壓力,促進炎症消退。

肌肉拉傷 多發生在腿與手臂位置

肌肉拉傷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常發生在腿部(如股四頭肌)和手臂(如肱二頭肌),在田徑和舉重項目中尤為突出。運動醫學將其定義為肌肉纖維或肌腱的撕裂或拉伸,成因包括突然爆發力動作、肌肉疲勞或熱身不足所導致的過度負荷。中醫視肌肉拉傷為「筋傷」,其成因多為暴力導致氣滯血瘀,或因過勞耗損正氣,肝腎不足致使筋脈失養。此時風寒濕邪容易滯留,表現為肌肉僵硬與疼痛。

中醫復康方法:急性期應避免直接以重手法按揉患處,以免加重損傷,可在周圍部位進行輕揉放鬆。進入恢復期後,可採用推、揉、拿、捏等手法放鬆緊張肌肉,並點按相關的阿是穴。若條件允許,亦可對患處進行拔罐或刮痧,有助於祛風散寒、活血通絡,對緩解肌肉僵硬與緊繃具有良好療效。

膝關節損傷 髕骨與股四頭肌負荷大

膝關節損傷在長跑與跳躍項目中十分常見,其成因包括髕骨運動軌跡異常、股四頭肌負荷過大,導致關節壓力顯著增加。長期下來,可能造成關節軟骨、關節囊、滑膜等軟組織的勞損。臨床表現包括膝部疼痛、腫脹,以及蹲起或上下樓梯時的困難。

中醫復康方法:先在髕骨上方附近尋找一些阿是穴,並採用揉按手法施予適度按摩,有助於紓緩股四頭肌的緊張,從而減輕關節的壓力。配合緩慢的膝關節伸展活動,有助於滑利關節,加速康復進程。

預防勝於治療 運動前充分熱身

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即將舉行之際,了解運動損傷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運動前應充分熱身、保持正確姿勢,並妥善評估自身能力,切勿勉強或逞強,這才是正確面對運動損傷的態度。若懷疑已出現運動損傷,亦應盡早就醫,以排除骨折或筋腱斷裂等嚴重情況。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