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宣:江蘇無錫成為中國首個「世界音樂之都」

2025-11-01 12:05:00 神州
無錫公園音樂。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陳旻)2025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布:中國無錫憑藉其深厚的音樂文化底蘊與創新發展實踐,成功入選「創意城市網絡」,成為中國首個「世界音樂之都」。截止目前,中國共有20個城市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無錫是中國唯一的「世界音樂之都」。從蜚聲世界的經典名曲《二泉映月》,到今天活力迸發的現代音樂產業,無錫這座江南名城以其靈動的音符,譜寫着人文與城市共生共榮的和諧樂章。

「創意城市網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重要項目,是與「世界遺產保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評選」並列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推行的三大旗艦文化項目。該項目創建於2004年,旨在以文化和創意為載體促進全球城市間合作、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涵蓋設計、文學、音樂、手工藝與民間藝術、電影、媒體藝術、美食、建築(2025年新增)等八大領域,每 2 年評選一次。截至目前,已有約90個國家超過400個城市加入,中國成員城市共20個,數量居世界首位。

無錫實施「音樂非遺進校園」工程,全市480所中小學樂聲繞樑,其中50多所學校開設錫劇普及課程,70多所中小學校開辦二胡傳承課堂。(記者陳旻攝)

截至2024年,全球共有75座「世界音樂之都」。無錫是吳文化發源地,古代無錫音樂源遠流長,從周代「南音」發軔,經魏晉「吳聲歌曲」、唐宋元詞牌曲牌及南北曲,至明清崑曲、古琴、琵琶、二胡、絲竹,形式多樣,流派紛呈,創造了中國音樂史上多個「第一」。近現代,無錫音樂家以「音樂喚醒民眾、溝通中西、保存文化之根」及「國樂改進」為使命,在各自領域振衰起弊、繼往開來,全方位構築中國音樂架構,他們對國樂的影響至深至遠,開創了一個時代,把國樂推向世界。華彥鈞(阿炳)創作的《二泉映月》已成為中國與世界交流的音樂語言。

無錫是世界最大的二胡生產地,年產二胡5萬把,佔全國中高端市場25%。(記者陳旻攝)

近年來,無錫積極推進音樂國際合作,從2003年「七國雅樂齊聚太湖」,2013年「十國藝術家共譜《太湖頌》」,2024年300多位世界音樂才子參加「二泉映月民族音樂匯」,無錫中樂在法國、德國、葡萄牙、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老撾、毛里求斯等國頻頻奏響,持續構建中樂交流矩陣。2025年,無錫民族樂團、無錫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們分別赴法國、德國、比利時、克羅地亞、匈牙利、塞爾維亞、捷克等國進行訪問演出,通過音樂快閃、小型音樂會、現場展演等形式,展現無錫豐富音樂傳統與現代活力。

責任編輯: 張岩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