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眼鏡襯得眉目溫潤,白皙面龐上總漾着謙和笑意。他是中國第二位叩問蒼穹的載荷專家張洪章。
張洪章自小喜歡讀書,積攢下來的零花錢都用來買書看。大量閱讀引發張洪章的思考。「為什麼人會生老病死?」「生命能不能延長?」他對生命科學產生了強烈好奇。「我想解開生命的密碼。」這份好奇化作動力,讓他的生物和化學成績格外突出。
遺憾的是,高考時,張洪章與心心念念的生命科學失之交臂,最終進入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在學習中,張洪章逐漸發現了化工的魅力。「有人是愛一行幹一行,有人是幹一行愛一行。我屬於後者。」他說,既然學了這個專業,就要做到最好。
本科畢業前夕,張洪章將目標鎖定在化工領域頂尖的中國科學院的一家研究所,最終,以優異成績被錄取,開啟5年碩博連讀的科研生涯。
搞科研離不開創新。張洪章愛吃櫻桃,他以此為喻。「有幾種做法,能把櫻桃做得更好吃?有人說生吃,有人說煮着吃,像我們搞科研要創新,就把它凍透了吃、炸脆了吃,甚至榨成汁。」張洪章說,創新就是想別人沒有想到的,做別人沒有做到的,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
2018年,32歲的張洪章已在科研領域嶄露頭角。這時,一份特殊的通知傳來,中國啟動第三批航天員選拔,範圍首次從空軍現役飛行員擴大至航空航天工程技術和科研人員。
「做國家需要的事,做國家需要的人。」「祖國需要有人去太空做實驗,作為科研人員,我想去試試!」張洪章第一時間報了名。2020年9月,他作為4名載荷專家之一,入選中國第三批航天員。這意味着他需要接受全新挑戰:暫時擱置科研工作,開啟全新領域的工作和生活。
「天上」事靠「天下」人
剛開始體訓時,張洪章幾乎每次跑步都位列最後幾名。他就上跑步機加練,把應急繩綁到腰上,直到實在跑不動了被跑步機甩下來為止。在不懈努力下,張洪章的體能日益提升。引體向上成績從0到20多個,靠的是每天掛在單槓上反覆練習,手上的繭子磨了一層又一層。「我也逐漸從一個文弱書生變成健壯青年。」張洪章如是調侃自己的變化。
有趣的是,張洪章多年堅持的太極拳,成了他應對航天員訓練的「秘密武器」。「離心機訓練會給胸腹部造成擠壓感,但我會想到太極拳中一些相通的地方,知道怎樣能更好地保護內臟。」張洪章說,模擬失重水槽訓練更有意思,水下訓練服又厚又重,限制四肢自如運動。但人在裏面順着服裝漂浮的方向,慢慢引導到自己的方向,而不是一味對抗服裝消耗力量,就可以像魚一樣在水裏面游。
如今,張洪章即將奔赴太空,心中既有對任務的敬畏,也有對夢想的期待。作為載荷專家,他的主要任務是負責空間站科研實驗,這讓他格外珍視。
「『天上』人做『天下』事,『天上』事靠『天下』人。」他說,空間站裏的任何一個實驗項目,都凝聚着地面科研人員的大量心血,能在太空親手完成他們的實驗,是幸運,更是責任。 ●中新社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