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傾聽老兵後人講抗美援朝 台灣「館長」:兩岸同胞始終在一起

2025-10-31 04:42:48 內地
●遼寧台胞、台灣籍志願軍老兵後代陳汝鈺(右)與「館長」在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前合影。香港文匯報記者于珈琳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于珈琳 遼寧丹東報道)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在結束北京之行後,29日下午到達遼寧省丹東市,開啟了為期2天的探訪之行。「我不了解這段歷史,但看完很感動。」在抗美援朝紀念館,隨着講解的深入,他第一次了解到這段歷史中的豐富細節,從國力、兵力、武器裝備差距懸殊的歷史背景,到出國作戰時惡劣嚴苛的自然條件,無一不觸動着他。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了解到台灣籍老兵曾參與到這場戰爭中,在紀念館陳列着台灣籍志願軍軍功章和立功證書的文物前,一位特意從遼寧盤錦趕來的台胞,也向他講述了先輩參與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無論我去看抗日戰爭,還是抗美援朝戰爭,我們台灣人跟大陸人始終是在一起,我們是同胞。」他感慨。

遼寧是抗美援朝戰爭出征地,戰後大批志願軍老兵生活在此,其中就有來自台灣的志願軍老兵。2024年,第十一批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前夕,一批由家屬和後人捐贈的在遼寧台灣籍志願軍老戰士參戰文物經香港文匯報報道首次披露,隨之也牽出了一段段鮮為人知的台胞投身中華民族復興征程的故事。

第三代台胞陳汝鈺的爺爺就是戰後生活並工作在此的台灣籍志願軍老兵之一。「這次來見『館長』,我帶來了爺爺當年參加戰鬥的紀念物,兩個抗美援朝紀念杯,我希望能讓台灣民眾與我們共同銘記這段兩岸老兵共同戰鬥的歷史。」她帶來的印有「贈給最可愛的人」的搪瓷杯子,是抗美援朝期間,祖國慰問團帶去前線的慰問品之一。

此行最重要意義是讓兩岸彼此認識

「館長」在參觀後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特別提到了這次相遇,「這個粉絲的爺爺曾經參加過這場戰爭,所以由此可知,無論是台灣民眾還是大陸民眾,大家都是中國人,大家對自己的先烈都要尊敬。」他同時感慨,此行最為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讓兩岸互相認識對方,「我們以前都在一起,是因為政治矛盾我們才分開的。」他直指這種矛盾的背後,其實是年輕人的教育問題。「台灣教改現在改得非常糟糕,這就是我在台灣必須要奮鬥的原因。」他認為,「必須要下架民進黨,必須要重新把課綱改回來,必須要重新教育現在年輕人。」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