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銘察秋毫】中美經貿戰降溫 香港可乘勢強化中外橋樑功能

2025-10-31 04:20:02 財經

陳湋銘 特許公司秘書公會會士、法律學士、EMBA、證監會持牌人

2025年10月30日,中美元首於韓國釜山舉行會晤,為中美關係揭開新篇章。此次會晤不僅標誌着雙方重新建立溝通基礎,更具體體現一系列具實質意義的談判成果:美方取消所謂「芬太尼關稅」、暫停部分出口管制措施一年;中方則暫緩實施稀土及高科技出口管制,同時啟動大規模美國農產品採購計劃。這無疑為近年劍拔弩張的中美經貿關係帶來久違的緩衝期。釜山會晤後的經貿共識,最大的利好是穩定市場預期與企業信心。

近年中美貿易戰導致中國在高科技製造業、半導體設備及新能源等戰略性行業出口結構受壓,美方此次宣布暫停穿透性出口管制規則及實體清單措施一年,為中國科企提供一個喘息窗口,有助企業重整供應鏈、重新評估對美技術依賴及開拓替補市場。這也意味着中美雙方暫時放下技術脫鈎的劍,轉向競爭與合作並行的新常態。

美方取消所謂「芬太尼關稅」等措施,實際減輕了中國出口的直接成本。對於以電子產品、機械設備及新能源汽車為主的出口產業鏈,此舉將在第四季度起反映於出口數據。

香港與美轉口貿易有望恢復

香港與澳門被明確納入「取消及暫停加徵關稅」範圍,象徵美方對中國境內不同經濟區採取一致政策,為香港恢復與美國的轉口貿易奠下基礎。此外,中國承諾購買美國農產品(如每年2,500萬噸大豆)及暫緩稀土出口管制,對雙邊貿易總額回升亦有幫助。一方面減低美農的壓力,亦展現中國以市場換穩定的靈活外交策略。

中美元首釜山會晤顯示中美雙方從全面對抗走向競爭與合作並行。暫停部分貿易及科技限制一年,並不意味貿易戰結束,而是雙方均希望爭取穩定環境。美國財長貝森特形容中美元首會談充滿互相尊重的氣氛,其實傳遞了美方希望重建溝通機制的信號。短期內,美方仍將對關鍵產業的出口進行審查與投資審核,但將更傾向以協商取代制裁。對中國而言,這段緩衝期的戰略價值非常重要,足以讓中國推進內循環、加快技術自主研發,並透過雙向開放政策吸引外資回流。中方在釜山會晤中強調「平等、尊重與互惠」的原則,顯示中國不再接受單邊讓步的框架,而是以市場規模,塑造更平衡的對話結構,對中美關係具有深層意義。

對國際社會而言,中美元首釜山會晤釋放的最大信號,是中美地緣經濟對抗的降溫。緩衝期意味航運與能源運輸方面供應鏈緊張局勢有望緩解,全球通脹壓力亦可獲得緩和,利於新興市場資金流動。華爾街對此已作出正面反應,預示市場對中美重啟合作抱持謹慎樂觀態度。

國際金融服務業需求料提升

中美元首釜山會晤的外溢效應對香港亦具深遠影響。香港作為中美之間的主要投資與金融中介平台,將直接受惠於雙邊經貿氣氛回暖。香港商品被納入關稅豁免範圍,將有助重振香港再出口貿易與物流業,尤其是高增值電子與醫療設備產業。而美方暫停限制實體清單一年,意味受制裁的內地科企可透過香港恢復國際融資與供應鏈管理,為香港金融服務業帶來新一波需求。其次,香港可藉此緩衝期深化中美雙融平台角色,例如TikTok轉移協議的落實與投資合作的重啟,香港可發揮其法治、專業服務及資金自由流通優勢,成為中美企業合作與資金配置的重要樞紐。如TikTok需在架構上實現「中資持股、外資合規」的模式,香港是最適合的註冊與監管平台,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全球數字經濟中介港的戰略地位。隨着中美經貿關係重啟,香港更可在綠色金融、供應鏈金融及跨境結算三大領域透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成為中外企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首選地,進一步提升其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

中美關係轉向競爭與合作並行

中美元首釜山會晤標誌着中美關係由對抗轉向競爭與合作並行,雖然一年的緩衝期並不能解決所有結構性矛盾,但足以重建信任、穩定市場情緒,為全球經濟注入確定性。對中國而言,這是一個重塑外貿與吸引外資的新契機;對香港而言,則是展示「中國與世界橋樑」價值的黃金時刻。若能積極把握機遇,香港可在中美新一輪經貿格局中,再度站上國際舞台的中心。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