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立本)為加強打擊詐騙及傀儡戶口網絡措施,金管局、銀行業和警方一直緊密合作,《2025年銀行業(修訂)條例草案》(《修訂條例》)將於下月3日生效,促進銀行間防範和偵測金融罪行,在現有企業賬戶資料分享基礎上,容許銀行之間於特定情況下分享個人賬戶資料,讓一間銀行可提醒另一間銀行,其客戶可能正在受騙,或查核收款銀行的背景以評估客戶是否存在被詐騙風險,提升銀行業防範和應對詐騙和傀儡戶口的能力。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法規及打擊清洗黑錢)陳景宏表示,《修訂條例》容許銀行以兩種模式分享資料,包括一間銀行面向多間銀行分享資料,這個場景通常會是一間銀行已確信有關戶口存在詐騙風險,通知平台上其他銀行若有客戶支付至有關戶口時便要小心。另一種模式,是一間銀行與另一間銀行的訊息分享,例如查詢相關客戶背景或收款戶口的背景資料,這模式資料分享會在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旗下附屬平台「ICLNet」進行。
平台已有10間銀行分享資訊
目前平台已有10間銀行分享客戶資訊,現階段主要是分享企業客戶資訊,未來會擴展至分享個人客戶資訊。目前計劃是讓這10間銀行先過渡至平台「FINEST」;而這10間銀行已函蓋全港市民戶口的75%。當運作暢順後,會逐步邀請其他銀行分享客戶資料。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助理總監(規管)湛兆仁表示,通訊辦於2022年9月牽頭成立專責工作小組,與警方及主要電訊商從電訊角度研究和執行可行的技術措施,打擊詐騙電話和短訊。政府計劃進一步完善實名登記制,目標於2026年向立法會提交相關法例修訂建議;具體建議措施包括將個人用戶可登記電話儲值卡的數量上限,由現時每人可向每間電訊商最多登記10張大幅減少至3張。
另外,將無合法權限、無合理因由及辯解下,不當使用他人登記的電話智能卡的行為刑事化。
在攔截騙款方面,警方設立24小時「防騙易18222」及「防騙易銀行專線」。今年1月至9月,成功就1,124宗騙案攔截15.7億元騙款,較去年同期上升了27.6%。2023年11月成立的反詐騙聯合情報中心(ADA)匯集了10間主要銀行的外派人員,在攔截騙款方面的平均回應時間大幅減至1小時,97.5%的攔截騙款要求在2小時內獲銀行回覆。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