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安琪) 社會就市建局財務狀況及「同區七年樓齡」收購政策有不少討論。市建局行政總監蔡宏興表示,其中有少數意見因不熟悉市建局收購政策,存有誤解。面對舊區環境和樓宇雙老化問題,並非政府或市建局能夠獨力處理;檢討現時收購政策,亦不是有意見所指的「發窮惡」,而是以因時制宜、善用社會資源,並維持市區更新的長遠可持續性為大前提正確的處理方法。
蔡宏興在報章撰文表示,目前本港樓齡50年或以上的舊樓數目增幅已遠超公私營重建步伐,必須設法加快整體重建速度。他指出,市建局以舊樓市值加上津貼的「同區七年樓齡」計算呎價,明顯較私人發展商優厚,舊樓業主傾向等待市建局收購,而不願接受私人發展商的收購提議,令舊區更新嚴重延遲,或令私人收購成本上漲,造成土地及房屋價格上升的惡性循環現象。
蔡宏興重申,繼續沿用現時收購補償政策,並在無持續行常「活水」、項目招標前期款項流入的最壞情況下,市建局現時400多億港元淨資產將於未來5-10年用盡。他希望社會不同專業及持份者能夠理性思考及客觀討論,又說將透過不同渠道,加強與各界溝通,增進大家的理解。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