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最鮮明的特色。數據顯示,廣東擁有高新技術企業約7.7萬家,居全國首位。不僅如此,廣東約有90%的研發機構、科研人員、研發經費、發明專利申請均來自於企業。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隨廣東稅務部門走訪多家大灣區高新技術企業。談及「十五五」規劃建議「鞏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的戰略部署,不少企業負責人表示,這讓他們對未來五年發展更有信心,目前企業正加大核心技術攻關投入,力爭以更強的創新實力迎接新一輪增長機遇,助力大灣區 「動力源」 持續釋放能量。
走進深達威科技(廣東)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工人們專注地進行激光測距儀的核心組件組裝,中控屏上實時跳動着產品合格率與研發項目進度。「我們近年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近三年研發投入超4,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深達威科技財務負責人彭先生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如今他們已不只做手持式測距儀,更布局激光望遠鏡、傳感器及無損檢測儀等六大系列。
「以往人工統計研發耗材賬目,一個項目要算上幾天,現在有了數字化研發台賬,數據梳理效率大幅提升,政策輔導也能精準對接需求,讓我們能把更多精力投入核心業務。」彭先生表示,「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定位,讓企業對未來發展路徑更清晰,目前已將更多資源投入遠量程望遠鏡研發,力爭在 「十五五」 時期實現技術突破,助力產業鏈升級。
在東莞愛瑪數控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車間,360 度旋轉的視覺識別裁切機以0.1毫米精度快速裁料,盡顯智能製造實力。「『十五五』時期將是企業技術升級和智能製造能力再躍升的重要階段。」 愛瑪數控首席執行官王顥霖表示,企業每年將營收的5%以上投入研發,研發團隊人數佔比高達三成,正是看準了國家發展頂層設計中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他表示,國家鼓勵創新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導向,讓企業看到了明確方向,目前正加快視覺識別與光學掃描技術的融合應用,力爭在「十五五」期間實現設備智能化水平與國際領先標準接軌,為大灣區製造業升級貢獻力量。
●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廣州報道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