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志平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十五五」規劃建議,為我國未來五年發展擘畫戰略藍圖。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日前在闡釋相關規劃部署時,強調要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動力源取得新突破。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國家對外開放程度最高、市場化機制最成熟、國際資源最聚集的核心城市之一,融「一國兩制」獨特優勢、科技實力、金融資源與國際網絡於一體,社會各界應乘勢而上,搶抓重大歷史機遇,並從政治、全局、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香港角色、方向和使命責任,主動對接「十五五」規劃,聚力新突破,開創發展新局面。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開闢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之大變革,不但改變了中國自身發展,也改變了全球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創設了後發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嶄新道路。一方面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新時代書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創造人類現代化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紀錄;另一方面致力於全民共同富裕,用八年多時間讓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讓14億多中國人一起邁向現代化,實現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前所未有之偉大壯舉。
中國式開放已由「跟跑」邁向「領跑」
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拓展國際循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中國在世界愈發錯綜複雜的多變地緣政治與挑戰下,積極擴大自主開放,既兼顧中國之需與世界之盼,又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構建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彰顯中國式對外開放已從「跟跑」階段邁向「領跑」時代。新時代我國開放更突出高水平、自主性、制度化的深層次開放,必須要與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相結合:一是要以對內的制度改革帶動對外的制度開放,二是以對外的制度開放倒逼國內制度創新。香港要扮演好內循環和外循環最靈活交叉點的角色,即對內要破除制度約束、促進上下協同與區域協調發展,對外要增強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爭取重塑國際制度的主導權。
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堅強後盾
國家的快速發展為香港提供了難得機遇、不竭動力和廣闊空間,是香港長期保持繁榮穩定的最根本保障。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不僅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之一,擁有法制化、國際化、市場化營商環境,在全球多個權威排名中名列前茅,而且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樑、窗口和紐帶,不單只是聯繫人,更要擔當增值人。在對外開放進程中,香港通過參與國家戰略規劃與建設,既助力國家發展,也實現香港自身發展,既是參與者、貢獻者,也是受益者。在一次次嚴峻考驗和風險挑戰中,香港始終與祖國同心同力同行,展現出蓬勃生機。截至2023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已由2022年3.7%收縮轉為正增長3.2%,2024年同比實質上升2.5%,經濟復甦勢頭穩健有力;2024年香港市民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與2023年持平,為30,000元,比2022年增長6%;房屋方面,公屋輪候時間已從2022年3月的6.1年縮減至今年6月的5.4年等。
未來五年,正值國家夯實基礎、全面發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階段,也是「一國兩制」實踐邁入新階段、香港加快實現由治及興的重要時期。香港不僅要主動參與對接國家戰略,更要深度參與大灣區融合發展,促進資歷互認、規則銜接及機制連通,堅持高效能協同創新,成為國家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支點和經濟引擎。
在主動作為中開創新發展格局
首先,全面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是香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發展是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社會各種問題的關鍵。在「十五五」時期,香港除鞏固並提升「八大中心」定位及傳統優勢外,還需以全國發展一盤棋之格局,融入國家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強大灣區城市經濟、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銜接合作,加快推動北部都會區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不僅可有力緩解香港土地房屋壓力,還能有效推動經濟智能化轉型,從而構建港深創新走廊,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增強人才、資金、物質、數據等生產要素的跨境流動,着力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其次,把握優勢和戰略任務,在主動作為中開創新發展格局。香港近年根據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城市比較優勢變化,不斷審時度勢作出調整。如「十四五」期間,香港特區政府施政由原有「積極不干預」轉向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相結合模式,將青年、科技、旅遊、運輸基建、文創等行業發展藍圖具象化,指明發展方向、劃定輪廓及制定補貼支持政策;組建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人才服務辦公室、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等新辦事機構,明確工作目標,保證各項目有效推進,為兩地政策精準對接、多領域務實合作及信息共享,提供穩定可靠的平台支撐。這些都有利香港在世界之變、時代之變中更好把握發展機遇,更好發揮自身獨特優勢。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未來五年,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並存,國家的對外開放要以保障安全為前提。香港作為國家金融的「南大門」、內外資雙循環節點及人才回流中國的第一站,必須以更大擔當全力構建維護國家政治、社會等安全屏障,築牢國家經濟安全底線。
新時代新征程,香港要積極跟上國家前進步伐,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履行香港責任、把握香港機遇、貢獻香港力量,再創香港新輝煌。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