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在特朗普政府大筆投入推動下,美國市場現時掀起稀土熱潮,大批投資人積極向稀土企業投資。不過《華爾街日報》與彭博通訊社周一(10月27日)報道,多間美國稀土企業負責人指出,相較中國成熟完善的稀土產業體系,美國等西方國家企業想要自主增加產能、構建供應鏈,挑戰遠超想像。
接獲訂單遠超企業能力
美國得州Noveon稀土磁鐵公司經歷10年研發,於2023年實現稀土永磁體商業化銷售。該公司目前與美國通用汽車、瑞士電氣與工業自動化企業ABB集團等簽訂合作協議,合作採購輕稀土與重稀土,還為美國國防與商業部門供應磁鐵。彭博指出,儘管產能規模有限,該公司仍被視作美國擴大關鍵工業部件供應的重要來源。
不過Noveon公司負責人鄧恩表示,中國早前宣布實施稀土出口管制後,他接到大量諮詢電話,然而這並非天降橫財,他接到的訂單遠超企業處理能力,不得不拒絕部分合作,「客戶希望短時間將原定產量提升數倍,部分客戶的需求更是中國幾十年產業積累才能做到。」
鄧恩正推動公司將稀土永磁體產能增至每年2,000噸,他表示已建成符合目標的工廠,但不代表立即具備產能。「多數投資人希望短時間內獲得回報,迫切要求企業加快產能,客戶是否承擔更高成本是決定西方稀土產業發展的關鍵。」
關鍵礦產諮詢公司Adamas報告分析,理論上美國規劃的一批永磁體工廠投產後,其產能到2028年或能抵消進口需求,但實現該目標意味所有項目必須滿負荷運作,伴隨美國稀土市場供不應求,這一解決方案並非長久之計。
《華爾街》分析,中國以外的稀土產業投資人普遍缺乏行業經驗和專業知識,很難區別優質和劣質項目,意味如果中美雙方達成貿易協議,西方買家仍會再次轉向從中國採購稀土。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